文章

免疫组化技术专题之抗原修复的方法与步骤介绍

2022-11-0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298

众所周知,甲醛虽然作为免疫组化常用固定剂,但甲醛也会使组织细胞许多抗原的免疫活性丢失,从而导致免疫组化染色失败。采用特殊手段恢复组织细胞的免疫活性的方法就是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较为复杂繁琐的一步。

一、抗原修复的方法

FFPE(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在水溶性介质中加热,在组织切片脱蜡和水化后,玻片浸没于修复液中。加热时间和温度直接影响修复效果。

常用的加热方法:微波炉、高压灭菌器、蒸汽锅、压力锅和水浴箱。温度接近100℃,加热时间一般20分钟就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加热后放置20~30分钟缓慢冷却。接下来介绍常用的高压抗原修复法。

高压抗原修复操作步骤:

  1. 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 蒸馏水洗:3次/2min;

  3. 石蜡切片放置于高压锅内:8~10min;

  4. 再次进行蒸馏水洗;

  5. PBS液洗2分钟3次;

  6. 接连免疫组化染色。


注意事项:将1500~3000ml的抗原修复液注入高压锅中加热至沸腾,石蜡切片置于切片架上,放入锅内,没过液面以下,大概加热5-6min,当高压锅开始缓慢喷气时计时2-3min,然后将高压锅冷却至室温取出石蜡切片后按上述步骤进行。如果采用隔水式修复法,请适当将修复时间延长至10分钟以上。

二、抗原修复操作繁复怎么办?
免疫组化常用切片主要包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两种,根据样本类型、抗体类型、切片要求等条件的不同,对应免疫组化要求也不同。同时石蜡切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制片步骤繁琐,组织前处理要求高,可能破坏抗原,需要做抗原修复;而冰冻切片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的抗原免疫活性,做免疫组化时不需抗原修复这一步。

想要避开抗原修复这一步骤,免疫组化切片时可以选择冰冻切片。冰冻切片虽然无需抗原修复,但在免疫组化时细胞内易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并且切片厚度也较石蜡的厚,会直接影响切片质量。想要获得高质量冰冻切片,选择一台高质量的冷冻切片机是关键。

三、瑞沃德冷冻切片机用于免疫组化实验冷冻切片的优势 

  • 缓解片子偏厚问题

  1. 压缩机冷量输出大可做二次温控补偿;PID控温,使得箱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可以自动恢复;

  2. 顶/级十字交叉导轨搭配五相高分辨率步进电机、精密丝杆和水平进样滑块,组成高精准进样系统;

  3. 以上两点保证切片无需设置过厚就能切出满足需求的片子。

  • 缓解冰晶产生的压力


冰晶主要产生于样本冷冻包埋阶段,因为冷冻过程缓慢从而产生冰晶,这就要求设备的冷冻效果要满足样本速冻需求。瑞沃德冷冻切片机速冻台最低温度可达-42℃,快速制冷点温度最低可达-60℃,满足速冻需求,同时箱体和样本头均可单独制冷,从而减少冰晶产生,保证切片质量。

注释①:建议修复液的PH仅2、6、8或10。0.01mol/LpH1或10的Tris-HCI修复液染色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病理技术大讲堂1001问-病理技术操作疑难点解惑答疑. 席越,陈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