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内外 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恃征。它通过人体形 态、功能和心理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全面地体现在人体形态和功能 的各个方面。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 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 础,完成统一的功能活动。
因此体质实质上是通过组织器官表现出来的脏腑精气血阴阳之偏 颇和功能活动之差异,是人体生理活动综合状况的反映。脏腑经络、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体质的内部形态结构,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 通过经络的联系及功能的配合与隶属关系,构成五大功能系统,以精 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通过五脏的功能活动调节着体内外环境的 协调平衡,是体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学。
脏腑经结学说
脏腑是构成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中心,人体的各项生理活 动均离不开脏腑,所以个体体质的差异必然以脏腑为中心,反映出构 成身体诸要素的某些或全部的素质特征,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 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在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不同个体常表现出某一藏象系统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化倾向,如《炅枢•本藏》曰:"五脏 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 急。"凡此不同,造成了个体体质的差异。
脏腑之小大坚脆及功能之盛衰可以根据外部恃征推知,如"黄色 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脆则 善病消瘅易伤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灵枢•本 藏》)等,提示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影响着体质。
《灵枢•论勇》云:"勇士者......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怯士者......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说明脏腑形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人的勇怯。
经络作为人体生理结构之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人体 气血运行的。体质不仅取决于内脏功能活动的强弱,还有赖于各脏腑 功能活动的协调,经络正是实现这种联系沟通的结构基础。脏属于内, 形见于外,何以知脏腑的盛衰,唯观形体而已。体质差异主要通过外 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而经络将内脏之气血精津输送于形体。然而, 脏腑经络各分阴阳,故各经气血阴阳的多少亦有定数。
如《素问•血气形志》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 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 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不同的个体,其脏腑精气阴阳的盛 衰、不同经络中气血的多少不同,表现于外的形体也就有差异,从而 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足阳明之上血 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 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
美短至胳,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 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从人体的眉毛、胡 须、腋毛、阴毛、胫毛等的多少来判断体质类型,就是根据手足三阳 经脉气血的多少。经络中气血充盛,则体质强壮,气血不足,则体质 虚弱而多病。
正如《炅枢•寿天刚柔》曰:"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 天。〃由于经络对脏腑气血的调节作用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状 况,因此个体对针刺治疗的反应就有差別。如《灵枢•行针》曰:"百 姓之气血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 独行,或数剌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即个体经络气 血多少及运行状况不同,针刺后有立即反应者,有适时反应者,有出 针后始有反应或仍有反应者,有经数次针刺后,才逐渐有反应者,有 针刺后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者。因此临证需根据个体经络系统对针 刺感应的差别,调整针刺的深浅、手法而施治。
精气血津液理论
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夫精者,身之本 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 论》)。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通过经络的转输作 用,输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成为脏 腑经络、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 的多寡,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的类型,故精气血津液是 决定人体生理恃点和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精泛指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以及后天获得的 对人体有用的精梓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于 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 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后,由脾胃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 谢化生的精微物质,具有培补先天之精和促进、维持人体功能活动, 化生气血津液的功能。
先后天之精藏于肾中,共同维持、调节、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活 动,决定着体质的强弱。老年体质的共性即为精气不足。气作为精微 物质,来源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肾所藏的 先天之精气,其生成及运行与肺、脾、腎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气 具有推动、温煦、气化、固摄、防御、营养等作用,是推动和调节各 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的盛衰和升降出入运动的偏颇,直接影 响脏腑功能恃性的偏颇和形体特征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类 型,如气虛质、气郁质。血和津液均来源于后天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 气,血流于脉中,内养脏腑,外养形体,化神载气,对体质的强弱起重要作用;津液全身无处不到,濡养脏腑,化生血液,也是影响体质 的重要因素。个体血与津液的盈弓与运动状况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体 质类型,如血虚质、血瘀质、痰湿质。
精气血津液均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源于水谷之精气, 因而气血互生、津血互化、精血同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精气血 津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身体某一方面的物质偏盛偏衰, 还会出现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血虚精亏、津亏血瘀等。所以血气之 多少,精写之与否,津液的盈耗,阴阳之偏颇等,都影响着体质。张 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 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斯而已。"
总之,中医体质学以精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指导,认识体 质的形成、特征、类型、变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的影响,指导对疾病的诊治和养生康复,形成了独恃的体质理论,确 立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学基础。脏腑经络的结构变化和功 能盛衰,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写都是决定人体体质的重要因素。体质 将脏腑气血阴阳之偏颇通过形态、功能、心理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实 际上就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固有素质的总体体现,是因脏腑经络、
精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个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