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View植物活体成像系统助力条锈菌效应子抑制宿主免疫研究新进展
2024-12-03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24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刘杰教授团队在条锈菌效应子抑制宿主免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New Phytologist》(IF= 10.07、Q1期刊)上。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微生物病原的威胁,其免疫系统也在不断进化以抵御这些病原的侵袭。当宿主被感染后,位于植物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能够识别相对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进而启动第一层防御,即PAMP诱导的免疫(PTI)。随后,病原体通过释放效应子来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基础免疫,从而启动第二层防御,即诱导效应子诱导的免疫(ETI)。PTI和ETI的免疫反应会触发活性氧(ROS)爆发、壳聚糖沉积、miRNA通路激活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这些调控通常会在感染部位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抵御病原侵袭。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关键细胞器,其形态、代谢和功能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线粒体的高氧化代谢活性是免疫反应中ROS和反应性氮种的主要来源。ROS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面对逆境时发挥作用。然而,过量的ROS积累会导致膜、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损伤,从而诱发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通道(VDAC)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之间的运输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转运ATP和ROS信号的介导。VDAC的功能与植物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例如,敲除AtVDAC1和AtVDAC4突变体表现出线粒体肿胀和ROS积累增加。
小麦条锈病由真菌病原体条锈菌(Pst)引起,是威胁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Pst通过特定的感染结构吸取宿主细胞的养分,并分泌效应蛋白以抑制宿主免疫。在该研究中,作者发现一种名为Pst11215的分泌蛋白能够显著抑制Bax诱导的PCD和小麦中的PTI反应。Pst11215与小麦的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TaVDAC1互作,增强了小麦对条锈病的易感性。此外,TaVDIP1作为小麦的E3泛素连接酶,可以靶向并泛素化TaVDAC1,而Pst11215能够促进这一过程。这些研究表明,Pst11215通过促进TaVDIP1介导的TaVDAC1泛素化,降低ROS积累并损害线粒体,从而促进Pst侵染,揭示了Pst抑制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在进行LCI的检测时,使用了博鹭腾的PlantView植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成像及分析。
图1. Pst11215与TaV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LCI实验得到了验证。使用nLUC-Pst11215DSP + cLUC-GUS、nLUC-GUS + cLUC-TaVDAC1和nLUC-GUS + cLUC-GUS作为阴性对照。
图2. TaVDAC1与TaVDIP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LCI实验得到了验证。nLUC-TaVDAC1与cLUC-TaVDIP1的组合显示出显著的荧光素酶活性。nLUC-TaVDAC1与cLUC-GUS、nLUC-GUS与cLUC-TaVDIP1、nLUC-GUS与cLUC-GUS被用作阴性对照。
论文链接:
http://doi.org/10.1111/nph.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