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David 本文来源于:生物医药探索发现
过去的一些年里,很高兴同药企研发科学家、大学研究所老师进行了一些深入交流,大家对于药物研发的认知是多样化的,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药物研发中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建议。研究抗体平台技术的初衷是能够有效地支持药物研发,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难题,实现一些新颖有创意的想法。抗体平台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它是动态进化的。需要持续思考怎样优化管理现有技术路线,并且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下边是几个有意思的技术路线和管理优化:
1.对于抗体人源化,很多软件都能够给出只是一个或几个成熟方案。在很多抗体平台中这是流程化的一步,由专人完成。实际上,人源化是可以同其它抗体优化一起去做,比如亲和力成熟及成药性优化。当我们获得抗体序列之后,可以搭建初始抗体结构model,完成抗体frame区域人源化突变。然后对CDR区域(图中红色)有成药性风险氨基酸突变。之后对CDR表面氨基酸设计亲和力成熟突变。这三部分突变,人源化突变/成药性突变/亲和力成熟突变可以整合成一个抗体库进行筛选。
2.很多人一直在尝试蛋白连续进化,模拟人体抗体成熟的过程。比如刘如谦团队设计的噬菌体辅助连续进化,这个技术追求完全自动化,但在当前应用场景上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引入突变和筛选压力的强度设计也很难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直没有真正广泛应用。我们借鉴了这个技术的很多思考,优化了一些步骤。引入突变的方式可以更精准的控制,进化方向上有选择的设计。
3.未来抗体平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一定会不断的减少,轻资产,少人力是未来发展趋势。抗体平台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会不断的提高,复合科研背景型人才、持续学习进化型人才愈发重要。一个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蛋白质生物化学和抗体相关免疫学都有良好training的研发人员是可以单人支持几个药物研发项目的,自己做抗体发现、抗体工程、抗体偶联、表达纯化及分析方法设计,在CRO进行表达及分析。如果再同执行力很强的一些人员形成一个小team,可以强力的支持中小药企的临床前研发项目。
一个抗体平台的价值能否充分体现,需要同Biology、药理、临床人员形成很好的合作。不同背景的药物研发人员有着对药物研发不同角度的认知,期待在做的一些技术能够支持一些好的idea实现,形成创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