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过程中避免塌陷和保持产品结构的完整性的建议
2025-03-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76
在冻干过程中,避免塌陷和保持产品结构的完整性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旨在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挑战:
控制干燥温度:
冻干过程中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塌陷温度以下。塌陷温度是指产品在干燥过程中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的最高温度。一旦干燥温度超出了塌陷温度,产品便会出现塌陷现象,不仅外观受损,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例如,在蛋白质冻干中,塌陷温度通常低于次级溶质的熔点加冰点(Tsc)。对于曼灭甘和氨基酸基配方,Tsc一般为-5°C以下,因此目标产品温度应设定为-10°C以下。
优化关键参数:
层板温度和干燥室压力是影响冻干过程的关键参数。通过精心选择并优化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确保干燥过程中产品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塌陷温度以下,从而制得外观精美、复溶迅速且水分残留量低的产品。
例如,腔室压力应维持在50至200 mTorr之间,以加速冰升华并提高热传递效率。
使用冻干保护剂:
冻干保护剂(lyoprotectants)如糖类(蔗糖、海藻糖)和表面活性剂(如Tween-80)可以防止蛋白质塌陷,保持基质结构完整性。这些保护剂通过形成氢键和其他稳定相互作用,保护蛋白质原形,防止聚集或变性。
控制升华前沿温度:
在初级干燥阶段,升华的冰晶会结晶成类似海绵状的冻浓缩基质结构。为防止冰晶塌陷,需确保升华前沿温度维持在Tg以下4°C。一旦温度超出此范围,将引发类似‘蛋糕结构’的塌陷,进而增加水分含量,延长重新配制的时间。
预冻和干燥阶段的优化:
在预冻阶段,通过缓慢冷却(如-0.5°C/min)使样品达到超冷状态,减少水蒸气从样品中逃逸。在初级干燥阶段,通过控制升华前沿温度,形成类似海绵状的冻浓缩基质结构。
在再结晶或二次干燥阶段,对底部施加轻微压力,使用较厚的热压器或质量更高的材料,以减少萎缩现象。
使用低分子量PEG:
对于大型木制品,使用低分子量PEG(聚乙二醇)可以防止细胞壁塌陷。高分子量PEG则能提供结构强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冻干过程中的塌陷问题,保持产品的结构完整性。
冻干技术在提高生物制品活性留存率方面的研究案例有哪些?
冻干技术在提高生物制品活性留存率方面的研究案例主要集中在益生菌的保存和应用上。以下是几个具体的研究案例:
益生菌的保存与活性留存:
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研究显示,利用冻干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持乳酸杆菌的活性。例如,Russo和Abeijón-Mukherjee等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评估了白藜芦醇酯酶(FE)产生菌的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在4°C下保存12个月后,部分菌株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在4°C下保存12个月后,某些菌株仍能保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
益生菌产品的开发:
乳糖和甘露糖作为保护剂:在益生菌产品的开发中,使用乳糖和甘露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可以显著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和活性。
微胶囊和微颗粒载体:将益生菌封装在微胶囊或微颗粒载体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在食品加工和储存期间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益生菌的高活性保护机制:
保护剂的作用:研究表明,添加保护剂如植物蛋白、脱脂乳、海藻糖和谷氨酸钠等可以显著提高益生菌的冻干存活率。例如,徐颖等人通过添加海藻糖和谷氨酸钠,使富硒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存活率提升至89.86%。
纳米粒子的应用:添加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封装益生菌的存活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
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长期维持活性:在实验室冻干技术中,通过低温冷冻和真空干燥去除水分,几乎完全停止细胞代谢活动,保持细胞活性和功能。这在细胞系保存、疫苗研发和基因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生物制品的长期储存:
冻干技术的优势:冻干技术在生物制品的长期储存中具有显著优势,包括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提升便捷性及降低损耗率。这些显著优势促使冻干技术在生物制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众多研究案例有力证明,冻干技术在提升生物制品活性留存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益生菌的保存及实际应用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