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会影响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包括膀胱控制和性功能。在美国,约有305,000人患有SCI,每年新增病例估计达18,000例。尽管医学取得了进步,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症状。为了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依赖于能够准确复制人类SCI状况的动物模型。
SCI研究中一个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实验动物模型中品系和性别等生物学差异的影响。密歇根中央大学的Mojarad及其同事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强调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他们的研究旨在确定不同品系和性别的大鼠如何从脊髓压迫性损伤中恢复,从而为恢复差异和潜在的治疗方案提供宝贵的见解。
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常见品系Sprague-Dawley和 Wistar大鼠,包含雄性和雌性大鼠。研究使用两个不同的夹子,一个夹子施加15 g的力,持续180秒,另一个夹子施加50 g的力,持续60秒,分别用于诱发中度和重度压缩性SCI。
共计24只大鼠接受了测试,每种品系、性别、损伤严重程度类别各有三只。在术前(作为基线)、术后三天以及之后每周进行一次活动能力评估,持续七周。三项运动测试评估了大鼠的自发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