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切向流过滤技术在外泌体研究中的应用

2025-05-20     来源:霍尔斯Holves     点击次数:78

在生命科学领域,外泌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它在实际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癌症的早期检测到免疫调节,外泌体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医疗健康的方方面面。例如,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携带特定的miRNA,用于癌症的无创诊断;它们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帮助治疗炎症性疾病。
此外,外泌体在护肤领域也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它们能够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平衡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维持胶原蛋白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从而延缓皮肤衰老迹象。外泌体的抗氧化特性可减少自由基对细胞DNA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还能提高细胞能量利用效率和代谢活性,从根本上改善细胞健康状态。临床数据表明,外泌体处理后,皮肤厚度增加19.3%,皱纹减少23.6%,弹性增加31.4%,使用4-8周后效果尤为明显。然而,要真正释放外泌体的潜力,首先需要高效、纯净的分离技术,而这正是切向流过滤技术的用武之地。
 
了解外泌体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直径在30-150纳米之间,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它们富含胆固醇、鞘磷脂以及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mRNA和miRNA。这些分子不仅具有生物活性,还能在进入靶细胞后调节其功能。例如,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通过携带miRNA,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然而,外泌体的提取和纯化一直是研究中的瓶颈。传统的超速离心法虽然能够获得大量外泌体,但纯度较低,且容易破坏外泌体的完整性。而切向流过滤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外泌体提取方法及特点
目前外泌体提取方法主要有超速离心、SEC尺寸排阻、磁珠捕获、超滤和切向流过滤(TFF)等方法。
  • 超速离心法
根据样品中外泌体与其他成分在尺寸和密度上的差异,通过一系列不同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超速离心步骤,逐步去除非外泌体成分,最终将外泌体沉淀并重新悬浮。
优点:去除了大部分污染物,分离得到的外泌体较纯净;适用于大体积样本(如细胞培养上清、血清等);无需额外试剂,避免了化学试剂的污染。
缺点:需要超速离心机,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高离心力可能导致外泌体结构损伤,影响其完整性;回收率较低,部分外泌体可能无法有效沉淀
  • SEC尺寸排阻法
尺寸排阻法是利用多孔球状填料形成色谱柱,样本流经色谱柱时,不同尺寸的分子以不同速率流出。外泌体(30-150 nm)介于大蛋白与细胞外囊泡之间,可在特定洗脱体积内被收集。
优点:耗时短,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重复性好且回收率高;操作温和,最大程度保持胞外囊泡的完整形态结构。
缺点:样本会被稀释,纯度受限,不适用于超大体积的样本。
  • 磁珠捕获法
磁珠捕获法是利用抗体修饰的磁珠特异性捕获外泌体,通过磁力来进行分离。
优点:是目前分离外泌体纯度最高的方法,特异性高;可排除游离核酸干扰
缺点:价格较贵,产品受抗原表达影响
  • 超滤法
超滤离心法是利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的超滤膜进行选择性分离,小分子物质会被过滤到膜的另一侧,而大于膜孔径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则截留在超滤膜上。
优点: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高效,可在短时间内将样本浓缩10-30倍,也不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
缺点:外泌体可能会阻塞过滤孔,导致膜的寿命减短,分离效率较低;截留在膜上的外泌体间也会产生粘附,纯度不高。
以上几种是常见的外泌体提取方法的特点,关于TFF提取法会再下面详细讲解。
切向流过滤技术:外泌体分离的革新者
(一)保护外泌体完整性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尺寸的柔性颗粒,其脆弱的脂质包膜使其在分离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传统的超速离心法在长时间的高速旋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可能破坏外泌体的结构,导致其内部生物分子的泄漏,从而影响外泌体的生物学活性和后续研究。
切向流过滤技术则通过轻柔的切向作用使外泌体流过分离界面,外泌体不直接受到流体的挤压,极大地减小了对外泌体等柔性结构的破坏,能够有效保护外泌体的完整性和生物学活性,确保外泌体在分离后仍能保持其原有的功能和特性,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样本。
(二)高效分离与浓缩
在处理大体积样本时,切向流过滤技术的高效性尤为突出。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外泌体的分离和浓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增加滤液与纳米多孔膜的接触面积,切向流过滤技术可以使外泌体更快速地通过合适孔径的过滤膜,实现与其他杂质的分离。同时,该技术还能避免膜的堵塞,使得整个分离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相比之下,传统的超速离心法需要多次离心步骤,操作繁琐且耗时较长,而且在离心过程中还可能导致外泌体的损失。对于需要大量外泌体样本的科研项目,如外泌体药物研发,以及临床应用中的大规模外泌体生产来说,切向流过滤技术的高效性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
(三)广泛的样本适用性
切向流过滤技术适用于多种来源的样本,无论是血液、尿液等复杂的体液样本,还是细胞培养液等相对简单的样本,都能实现外泌体的有效分离。不同类型的样本其成分和性质差异较大,传统的单一分离方法很难满足所有样本的需求。而切向流过滤技术凭借其灵活的参数调整能力和独特的工作方式,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样本环境,稳定地实现外泌体的分离,为外泌体在不同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膜形式的选择
 外泌体纯化到底是选择中空纤维膜柱还是盒式膜包?
1. 中空纤维膜柱(Hollow Fiber Cartridge)
特点:
低剪切力:切向流过滤(TFF)设计减少流体剪切力,适合保护外泌体完整性。
高处理量:适合大体积样本(如生物反应器培养液、血清等),支持连续循环浓缩。
可重复性:膜表面积大,堵塞风险较低,适合长期或多次使用。
2. 盒式膜包(Cassette)
特点:
快速处理:开放式流道设计,流速快。
操作简便:安装和清洗相对简单,适合实验室常规使用。
灵活性:可灵活更换不同截留分子量(MWCO)的膜,适配不同粒径的外泌体。
通过以上特点对比,优先选择中空纤维膜,剪切力低,流道宽,适合处理高浓外泌体浓缩液,可放大生产。
(五)常见操作步骤
第一步澄清,用0.2um或0.45um孔径的膜包或中空纤维柱,通过TFF操作,大于膜孔径的细胞碎片或颗粒保存在截留液,外泌体在透过液;
第二步浓缩和换液,使用100 kDa~500kDa MWCO的中空纤维(可以依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分子量大小)进一步浓缩换液,去除小分子如蛋白类物质;我公司的自动超滤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和维持特定跨膜压,最大限度减小外泌体的结构损伤,保持外泌体功能的完整性。
(六)关键参数优化
1、跨膜压力(TMP):
过高压力导致膜污染和外泌体破裂,建议 <15 psi(需根据膜类型预实验优化)。
2、剪切力控制:
降低泵流速或选择低剪切力膜(如中空纤维膜柱)。
3、温度:
全程在 4℃ 操作以减少外泌体降解(尤其对活性要求高的实验)。

切向流过滤技术凭借其在保护外泌体完整性、高效分离与浓缩以及广泛的样本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外泌体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切向流过滤技术将为外泌体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