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非洲猪瘟P72真核蛋白的结构、表达系统、特性及应用

2025-07-0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50

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 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结构蛋白,属于衣壳蛋白,在病毒的组装、免疫原性及诊断中具有核心作用。以下从真核表达的 P72 蛋白(即非洲猪瘟 P72 真核蛋白)的结构、表达系统、特性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P72 蛋白的基础特性
基因与结构:由 ASFV 的 B646L 基因编码,含 604 个氨基酸残基,形成同源三聚体结构,是病毒衣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抗原性稳定,是 ASFV 最保守的蛋白之一。
天然功能:参与病毒粒子的组装,维持衣壳结构稳定;同时,作为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是血清学诊断的关键靶标。
分子量:单体分子量约为72 kDa(因此得名 P72),三聚体形式约 216 kDa。

二、真核表达系统的选择(为何选择真核系统)
P72 蛋白存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构象折叠),且其抗原表位依赖天然三维结构,因此真核表达系统是制备具有天然活性 P72 蛋白的首选,常用系统包括: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如 CHO 细胞、HEK293 细胞):
优势:可模拟 ASFV 感染宿主(猪的巨噬细胞)的翻译后修饰环境,确保 P72 蛋白正确折叠,形成与天然蛋白一致的抗原表位,免疫原性强。
局限性:表达量较低(通常为 μg 级 /mL 培养液),培养成本高,周期长(2-4 周)。
应用:用于制备高特异性诊断试剂(如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亚单位疫苗研发。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杆状病毒介导,如 Sf9、Hi5 细胞):
优势:表达量高于哺乳动物细胞(可达 mg 级 /mL),可进行部分真核修饰,蛋白可溶性好,易于纯化。
局限性:修饰方式与哺乳动物细胞存在差异(如糖基化类型),但对 P72 这类非高度糖基化蛋白影响较小。
应用:大规模制备 P72 抗原,用于血清学检测或抗体制备。
酵母表达系统(如毕赤酵母):
优势:培养成本低,表达量高(可达数百 mg/L),可分泌表达,简化纯化流程。
局限性:可能存在过度糖基化或构象偏差,需验证抗原性是否与天然蛋白一致。
应用:适用于低成本、大规模的诊断抗原生产(如胶体金试纸条原料)。

三、真核表达 P72 蛋白的核心优势
相比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真核表达的 P72 蛋白具有以下关键优势:
正确折叠与构象:P72 的抗原表位(尤其是构象型表位)依赖三维结构,真核系统的折叠机制可确保其形成天然构象,而原核表达易形成包涵体,复性后构象可能异常,导致抗原性下降。
翻译后修饰:尽管 P72 的修饰较少,但真核系统的磷酸化、二硫键形成等过程可增强其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更适合诱导保护性抗体或作为诊断抗原。
低免疫原性干扰:真核蛋白的背景杂质(如宿主蛋白)免疫原性低,可减少诊断试剂的假阳性。

四、纯化与检测
纯化流程:
基于标签的亲和层析:真核表达的 P72 常融合 His 标签(6×His)或 Fc 标签,通过 Ni²⁺-NTA 柱或蛋白 A 柱一步纯化,纯度可达 80% 以上。
精细纯化:结合离子交换层析(如 DEAE 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去除聚合体和残留杂质,最终纯度 > 95%。
活性检测:
抗原性验证: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是否能与 ASFV 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免疫反应性:用 ELISA 检测其与抗 P72 单克隆抗体的结合能力,评估构象正确性。

五、应用领域
诊断试剂研发:作为核心抗原,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的 ASFV 抗体(如 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是 ASF 血清学监测的金标准之一。
亚单位疫苗研究:凭借其强免疫原性,真核表达的 P72 蛋白是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可诱导中和抗体,为 ASF 防控提供新思路。
抗体制备:作为免疫原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病毒检测(如荧光定量 PCR 的探针标记、免疫组化)。

总结
非洲猪瘟 P72 真核蛋白因具有天然构象和抗原性,是 ASF 诊断和防控研究的关键材料。其表达系统的选择需平衡成本、产量与抗原活性,哺乳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是主流选择,广泛应用于高效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为非洲猪瘟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