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抑郁症是当代社会普遍且发病率上升的精神疾病,与心房颤动(AF)关联密切,AF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达38%-42.7%。流行病学研究均证实,抑郁症是AF发病、新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也是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关联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仅知P2X7受体是连接因素。本研究基于无偏组学提出假设:抑郁状态下脑白质分泌的N-棕榈酰甘氨酸,通过Man1a2-AMPK-自噬-NRAP信号轴破坏心房闰盘,进而促进AF发生。
N-棕榈酰甘氨酸由哺乳动物感觉神经元分泌,在组织器官中分布差异大,正常时皮肤和脑浓度最高,心脏含量极低,其生理功能尚未被充分探索。本研究发现,该物质可通过α1,2-甘露糖苷酶(Man1a2)作用于心肌闰盘,导致闰盘相关蛋白NRAP减少。Man1a2是参与真核蛋白N-糖链修饰的关键酶,其在内质网中的活性以剂量依赖方式决定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途径,局部浓度越高,蛋白错误折叠概率越大,而其在心肌组织中的作用此前未被报道。
基于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兆光教授团队、董增祥教授团队近期在Europace杂志上发表"N-palmitoyl glycine mediates depression-associ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via Man1a2-dependent autophagy and NRAP dysregulation"文章。
研究结果:
1. 在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中,AF的发生率增加
为验证抑郁对房颤的影响,选用最常用、可靠且有效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啮齿类抑郁模型。成功建立CUMS抑郁大鼠模型后,超声心动图评估显示,抑郁大鼠左房舒张期内径增大,E/E'升高。体表电生理检测发现,抑郁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房颤诱导率升高。通过ELISA 检测发现TNF-α表达升高。
图1 在CUMS抑郁模型大鼠中,左心房直径和心房颤动(AF)诱导率均有所增加
2. 在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及伴发AF的抑郁症患者中,脑白质分泌的血浆及心房组织N-棕榈酰甘氨酸水平均升高
为识别作用于心脏的神经系统代谢物,对抑郁大鼠和对照大鼠血浆进行全谱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抑郁组代谢物中仅N-棕榈酰甘氨酸由神经系统分泌。经LC-MS证实血浆中该物质由脑白质分泌。抑郁大鼠心房组织中该物质浓度也升高。临床检测显示,伴房颤的抑郁症患者血浆中N-棕榈酰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表明白质分泌的N-棕榈酰甘氨酸在抑郁促发房颤中起重要作用。
图2 在抑郁脑白质中分泌的过量N-棕榈酰甘氨酸作用于心房肌细胞
3. 在抑郁大鼠中,NRAP的减少可导致心房闰盘破裂
为探究抑郁状态下心房组织中促进房颤发生的蛋白变化,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测。差异蛋白富集分析显示,调控蛋白定位至细胞表面的蛋白显著富集,心肌闰盘相关蛋白亦显著富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抑郁大鼠心房肌闰盘破裂及肌浆网扩张。通过UniProt筛选出闰盘相关的NRAP表达下降最显著。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检测均证实抑郁大鼠心房组织中NRAP表达显著降低。
图3 在CUMS模型中,NRAP的减少会导致心房闰盘破裂
4. 在抑郁大鼠的心房中,Man1a2的增加通过AMPK通路导致自噬水平降低
为探究NRAP减少机制,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内质网与自噬相关降解途径的差异蛋白中Man1a2表达增加。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推测 Man1a2增加通过AMPK通路抑制自噬,致蛋白合成原料减少,进而阻碍NRAP合成。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抑郁大鼠心房组织中 Man1a2表达升高、AMPK激活且自噬水平降低。
图4 抑郁大鼠心房中Man1a2的增加通过AMPK通路导致自噬水平降低
5. 在体外实验中,N-棕榈酰甘氨酸通过AMPK通路抑制自噬,进而增加Man1a2并减少NRAP
在HL-1心房肌细胞中,N-棕榈酰甘氨酸浓度超20μM具细胞毒性,其可浓度依赖性升高Man1a2表达。Man1a2在内质网蛋白糖基化中起关键作用,其增加虽提升蛋白折叠效率,却也提高错误折叠概率,按生理需求此时需自噬途径降解蛋白。但实验显示,N-棕榈酰甘氨酸会使Man1a2增加,同时抑制AMPK介导的自噬,致自噬原料减少,NRAP表达下降,细胞免疫荧光亦证实此现象。这提示,该物质可能通过此路径促进房颤。
图5 当将N-棕榈酰甘氨酸添加到HL-1心房肌细胞中时,Man1a2表达增加,AMPK被激活,同时自噬水平和NRAP表达降低
6. 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敲低Man1a2可逆转N-棕榈酰甘氨酸所致的自噬水平降低及NRAP减少
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抑郁状态下脑白质分泌的N-棕榈酰甘氨酸进入血液,作用于心房组织,通过升高Man1a2表达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导致闰盘相关蛋白NRAP表达下降,引起闰盘破裂,从而促进房颤发生。敲低Man1a2或激活自噬可逆转这一过程,揭示了抑郁促发房颤的新机制。
图6 在体外实验中,敲低Man1a2后,N-棕榈酰甘氨酸所致的自噬水平降低和NRAP减少得以逆转
7. Man1a2可作为靶点,用于降低抑郁诱导的AF的发生
为检测该通路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及是否通过交感 / 副交感神经作用,采用多通道电生理标测技术,检测Langendorff灌流后离体心脏的场电位信号。结果显示,抑郁大鼠房颤诱导率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而Man1a2敲低组则降低。此外,CUMS抑郁大鼠左房电传导离散度显著增加,敲低Man1a2后异常传导降低。这表明Man1a2可作为降低抑郁模型中房颤发生的靶点。
图7 在抑郁大鼠中敲低Man1a2可逆转自噬水平及N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