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关键细节 |
患者数据获取 | - 新生儿(3 天):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青少年(14 岁):3D 旋转血管造影(XA),结合屏气和心脏起搏减少伪影 |
数字 3D 模型生成 | - 从影像中提取血管信息,用 Autodesk Meshmixer 软件构建空心模型(1mm 壁厚,可灌注) - 生成立体光刻文件,保留血管网络及管腔结构 |
3D 打印(合成模型) | - 设备:Form 2 立体光刻打印机(Formlabs) - 材料:Flexible Resin(柔韧性)、Clear Resin(高分辨率、透明,便于观察血流)、Elastic Resin(高弹性,远端分辨率较低) - 后处理:3 次异丙醇清洗(各 20 分钟)→ 干燥 → UV 固化 20 分钟 - 周期:2-3 天 |
生物打印(GelMA 模型) | - 材料:20% GelMA 水凝胶(含 0.5% 光引发剂 Irgacure) - 制作:铸造(直接注入 3D 打印外壳)或生物打印机(CELLINK Bio X)打印 → UV 交联 10 分钟 → 组装外壳(含入口 / 出口连接器) - 结构:模拟闭锁血管(17.5mm 长,2mm 直径)和开放血管(25mm 长,2mm 直径) |
介入手术模拟 | - 步骤:鞘管进入开放血管 → 荧光透视下用导丝和微导管穿刺闭锁血管 → 置入 3.5mm 支架 → 造影验证血流 - 场景:先在工作台优化,再在心脏导管室模拟临床环境 |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 | - 模型:基于再通血管的 CAD 模型,网格含 200k 元素 - 参数:入口脉动流速(16-25mm/s,模拟新生儿肺动脉)、出口压 5mmHg、血液流变学特性(Carreau 模型)、刚性血管壁(无滑移条件) - 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剪应力、再循环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