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神经元网络的动态变化是解析大脑功能机制、探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以及阐明药物作用原理的核心突破口。传统显微成像技术受限于光毒性强、观测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
长时间、高清晰度的活细胞动态观测需求。明美
活细胞扫描分析仪 MCS31凭借其高精度成像系统与长时间稳定监测能力,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神经干细胞研究应用实践
研究样品:神经干细胞
客户需求:实现对神经元网络形成过程的长时间(>72h)动态监测,需捕捉细胞生长、突触形成及网络活动的连续变化
解决方案:采用
活细胞扫描分析仪 MCS31,搭配 10XPH、20XPH 高数值孔径物镜,在 72 小时以上的观测周期内保持高分辨率成像质量,精准记录神经细胞发育的关键动态过程,为网络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可视化数据支持。
MCS31 的核心技术优势
1.长时间稳定成像系统:
l
低光毒性设计:明场光源为625nm红色LED光源,显著减少光漂白与细胞损伤,确保神经细胞在 72h 以上观测周期内的生理活性
l
自动化监测功能:支持自定义时间间隔(1min-24h 可调),自动完成图像采集、视频合成与数据存储,实现 7×24h 无人值守监测
l
实验效率提升:替代传统人工频繁观测模式,减少人为操作误差,降低实验人员工作负荷
2.高清晰度成像系统:
l
高分辨率物镜配置:搭配 10XPH、20XPH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可清晰分辨神经细胞胞体形态、树突棘结构及轴突延伸细节
l
高灵敏度相机:搭载 500 万像素高灵敏度相机,采用 2/3 英寸芯片,结合 40fps 高帧率特性,在弱荧光信号(如钙离子指示剂 Fluo-4)检测中,既能保证单细胞动态信号的完整捕捉,又可实现神经元网络活动的同步记录。
3.
智能分析软件平台
细胞动态追踪:集成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识别神经元轮廓,追踪单个神经细胞的生长轨迹

胶质瘤细胞
MCS31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方向
l
轴突生长动力学分析:实时记录轴突延伸速率,量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l
胶质细胞迁移行为研究:追踪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路径,分析其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时序
l
突触形成机制探索:动态观测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组装过程,统计突触成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活细胞扫描分析仪MCS31通过其创新的低光毒性成像技术、精确的环境控制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长时间活细胞观测平台。在神经元网络发育、神经疾病机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