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学研究、药品安全评估及特定种群管理中,啮齿动物(大鼠、小鼠等)的安乐死是不可避免的程序。二氧化碳(CO₂)吸入因其相对可控、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无需接触危险化学品等特点,成为广泛应用的安乐死方法之一。然而,其人道性实施绝非简单的“充气”过程,而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科学和伦理原则,以最大程度减轻动物的痛苦与焦虑,确保死亡过程符合“安乐”的核心要求。
一、 伦理基石:尊重生命与最小化痛苦
所有动物使用都应遵循“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当安乐死无法避免时,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
1. 选择验证有效的方法:CO₂方法需经过科学评估,确证其在规范操作下能快速导致意识丧失和死亡,且造成的痛苦小于其他可行方法(如物理方法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更优)。
2. 追求无痛与无觉:核心目标是使动物快速失去知觉(意识丧失),避免其经历痛苦、恐惧或焦虑。
3. 最小化应激:操作前、操作中的环境(噪音、气味、不当搬运)和操作本身(如突然暴露于高浓度CO₂)都可能引起显著应激,必须尽力避免。
4. 操作者责任:人员需经过严格培训,理解动物行为、生理反应及操作细节,具备同理心和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二、 CO₂安乐死的机制与争议
CO₂通过以下机制导致死亡:
1. 酸中毒:CO₂溶于体液形成碳酸,降低血液和组织pH值,抑制细胞功能,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2. 缺氧:高浓度CO₂置换氧气,导致机体缺氧。
3. 中枢抑制: CO₂本身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
关键争议点在于意识丧失前的潜在不适感:
CO₂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感受器,可能导致动物在失去意识前感到呼吸急促(气促)或窒息感。啮齿类鼻腔中可能存在对CO₂敏感的伤害性感受器,引起刺激或烧灼感。因此,规范操作的核心在于:如何确保动物在感知到显著不适前就迅速失去意识。
三、 核心操作原则:确保快速意识丧失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现代指南(如AVMA, CCAC, EU Directive 2010/63/EU)强调以下关键原则:
1. 预充填或高流量初始浓度:
核心要求:避免将清醒动物直接放入高浓度(>80%) CO₂环境中,这会引起剧烈的痛苦反应。
推荐方法:
①预充填法(首选):将CO₂预先充入密闭安乐死腔室,达到足够高的浓度(通常推荐30%-70%的置换率,使初始浓度远高于室内空气水平),再将动物快速放入。目标是让动物在几秒钟内(理想<30秒)暴露于能迅速诱导意识丧失的浓度。
②高流量梯度上升法(如无预充填条件):将动物放入含正常空气的腔室,然后以高流速(通常建议将腔室容积的20%-30%/分钟)充入CO₂。高流速旨在使CO₂浓度快速上升,尽快(在1-2分钟内)达到并超过诱导意识丧失所需的临界浓度(通常认为>40%体积浓度)。低流速(<10%腔室容积/分钟)导致缓慢窒息,是绝对禁止的。快速达到高浓度CO₂环境是缩短动物感知不适时间的关键。
2. 维持足够浓度与时间:
动物失去意识(通过行为学判断)后,必须维持足够高的CO₂浓度(通常>70%)足够长的时间(通常建议至少维持1-5分钟,或确认动物死亡后),以确保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避免恢复。禁止过早移出动物。
3. 浓度监测与校准:
必须使用经过校准的CO₂浓度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并记录腔室内的气体浓度变化过程(从放入动物开始到死亡确认结束)。这是验证操作是否符合标准的核心证据。流量计必须定期校准,确保流速准确。
4. 腔室设计与管理:
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动物)、易清洁消毒、耐腐蚀(CO₂溶于水呈弱酸性)。
大小:大小适中,避免过度拥挤(动物应有正常姿态空间),但也不宜过大导致预充填效率低或浓度上升慢。分层放置需谨慎,确保各层气体均匀。禁止将动物叠放或塞入过满。
气体分布:进气口应在腔室底部(CO₂密度大于空气),排气口在顶部,确保气体有效置换,避免死角。使用扩散装置(如多孔板)使气流柔和,减少噪音和直接气流冲击。
清洁:每次使用后必须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排泄物、气味和病原体,防止对后续动物造成应激或交叉感染。
垫料:腔室底部可放置少量动物熟悉的、无强烈气味的吸收性垫料(如纸屑),增加舒适感,吸收排泄物。
5. 动物安置与观察:
u轻柔操作:抓取和放入动物必须动作轻柔、迅速,减少操作应激。禁止粗暴抓取尾巴或身体。
v同窝/社会群体:幼崽或具有强烈社会联系的动物(如某些小鼠品系),强烈建议与熟悉的同伴(非陌生动物)一起安乐死,以减轻分离焦虑。但需确保腔室不过度拥挤。
w持续观察:操作者必须全程密切观察动物行为,直至确认死亡。关键观察点包括:
意识丧失标志:翻正反射消失(动物侧放后无法自行翻身)、肌肉松弛(特别是下颌)、呼吸模式改变(由急促变深慢或无规律)、眼睑反射消失。
痛苦迹象(应极短暂或避免):过度理毛、抬头喘气、试图逃离、发声、过度兴奋或剧烈挣扎(注意区分与意识丧失前的本能蹬踏)。
死亡确认: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无心跳(可通过听诊器或触诊,必要时需二次确认方法)。
6. 二次确认死亡:
强制性步骤!在移出动物前,必须100%确认动物死亡。
推荐方法:物理方法(颈椎脱位、断头术 - 需经专门训练)或开胸检查直视心脏停跳。禁止仅依赖CO₂暴露时间或表象判断。
四、 兽医监督与方案制定
兽医是核心:机构内兽医应在CO₂安乐死方案的制定、审核、人员培训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
方案个性化:方案需根据具体啮齿动物种类、品系、年龄、健康状况、研究目的以及可用的设施设备进行定制化。
持续评估与改进:定期审查操作流程、人员表现、动物反应和监测数据,结合最新科学研究和技术进展,不断优化方案。
五、 替代方法与辅助措施
镇静/麻醉预处理:强烈推荐,尤其对于成年大鼠、幼崽或可能因CO₂产生较强不适感的场景。在放入CO₂腔室前,先使用吸入麻醉剂(如异氟烷、七氟烷)或注射镇静/麻醉剂使动物失去意识。几乎完全消除动物在CO₂暴露中感知不适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人道性。已成为许多高标准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常规做法或强制要求。
探索更优方法:持续关注和评估新兴的、可能更人道的安乐死方法(如惰性气体氩气/氮气、某些麻醉剂过量注射)。
六、 人员培训:伦理与技术的双重塑造
培训不可或缺:所有执行或监督CO₂安乐死的人员必须接受全面、严格的培训,并通过能力评估。
培训内容:
①理论基础:动物福利伦理、“3R”原则、啮齿动物生物学与行为学、CO₂作用机制与潜在风险、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南。
②实操技能:正确安全的动物抓取与保定、设备(腔室、气瓶、减压阀、流量计、浓度监测仪)的安全使用与校准、预充填/高流速操作流程、动物行为观察与意识丧失/死亡判定标准、二次确认死亡方法、紧急情况处理、设备清洁消毒。
③态度培养:培养对动物生命的尊重、责任感和同情心,理解操作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七、 记录与问责
详尽记录:对每一次安乐死操作进行记录,包括日期、操作者、动物信息(种类、数量、标识)、使用的具体方法(CO₂流速、是否预充填、初始浓度、维持浓度和时间、是否使用镇静剂)、浓度监测数据(图表或关键点记录)、观察到的动物反应、二次确认死亡的方法及执行人。
意义:确保操作可追溯,便于审查、监督、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是伦理审查和合规性的重要证据。
使用CO₂对啮齿动物实施安乐死,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而是承载着沉重的伦理责任和科学严谨性的专业实践。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确控制气体浓度变化过程(快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结合细致的动物行为观察和强制性的二次死亡确认,并优先考虑使用镇静/麻醉预处理,来实现快速意识丧失和死亡,最大限度地减轻潜在痛苦和焦虑。
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YSKD研制生产的小动物安乐处死系统(二氧化碳窒息箱)具有以下性能优势:选择具有可视流量调节面板、气体转换阀一键切换等功能的系统,便于操作。透明处死箱可方便观察动物状态。系统需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通风设计,防止有害气体泄漏。高自动化程度的系统可自动进行气体充气、维持和废气清除作业,实现一键式操作,可确保操作安全。
严格遵守设备设计、操作流程、人员培训、兽医监督和记录保存的规范,是保障这一方法真正符合“安乐”要求的基石。机构管理层、兽医和研究负责人必须承担首要责任,确保动物福利理念贯穿始终,资源配置到位,文化氛围支持伦理优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必要的科学探索与对生命的深切尊重之间,找到并坚守那条道德的准绳。
附: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给药仪器,主要包括大/小动物肺部气管直接递送装置(动物气道雾化针)、小动物雾化给药仪,动物口鼻吸入、仅鼻腔雾化/鼻脑给药器、全身式暴露染毒、动物烟气/PM2.5染毒系统、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液体气溶胶发生器、静式吸入染毒柜、臭氧动物暴露装置、动物高低压氧舱,此外给客户多样化提供自动型实验动物安乐处死系统(窒息系统、二氧化碳安乐处死箱),实验动物除臭暂存系统,巴马香猪皮,NGI Gentle Rocker智能洗盘装置,NGI新一代撞击器和ACI安德森撞击器的校验与检测。
附: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EIJING YSKD BIO-TECHNOLOGY CO.,LTD),简称元森凯德(YSKD),2013年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一家专业从事生命科学类实验仪器研制、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安全、大气污染物、化学物质毒性鉴定、临床前药物开发与安全性评价、呼吸系统、环境与健康等领域。
部分用户案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宁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中日医院呼吸病学研究中心/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