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癌症免疫治疗突破性新策略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的开发

2025-07-2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38

癌症仍是全球主要疾病负担和死亡原因之一。2022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接近 2000 万,预计 2050 年全球将新增超过 3500 万癌症病例。而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常因缺乏特异性、毒副作用大以及易产生药物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亟待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新型治疗策略。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因其生物相容性高、免疫原性低和高效的药物递送能力,已成为极具潜力的药物递送平台,为癌症治疗打开了突破性方向。日本金泽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新方法,有望成为更具针对性的、副作用更少的癌症疗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工程化 EVs,称为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antigen-presenting EVs, AP-EVs),可以激活肿瘤内的免疫细胞。这些 AP-EVs 能够把免疫增强信号高效递送至肿瘤微环境,激活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并将“冷”肿瘤微环境转化为“热”微环境,在与 PD-1 疗法联用时显著增强抗肿瘤效果。这种新方法不仅增强了免疫反应,同时还减少了传统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该成果发表在 2025 年 3 月 28 日的《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微信图片_20250722152641.webp

AP-EVs 的构建与表征
研究团队首先将卵清蛋白肽-单链 MHC I 三聚体(pMHCI)与 CD81 融合,IL-2 通过 GS 连接子整合至 CD81 的第二个外部环,并将 CD80 与 CD9 融合,成功构建了同时表达 pMHCI、CD80 和 IL-2 的 AP-EVs(图1a)。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确认磁珠富集的 AP-EVs 表面高表达 pMHCI、CD80 和 IL-2(图1b)。进一步通过纳米流式检测技术(NanoFCM)在单个 EV 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超 50% 的 AP-EVs 表面同时表达 IL-2 和 CD80(图1d)。此外,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确认 AP-EVs 的物理性质与对照 EVs 类似(图1e,f)。这些结果充分证实了 AP-EVs 的成功构建,为其在后续的免疫调节和癌症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722152741.webp
图1. AP-EVs 的构建与表征

体外实验:AP-EVs 选择性扩增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
研究团队将 OT-I T 细胞(注:OT-I T 细胞为 MHC I 类限制性的卵清蛋白特异性 CD8+ T 细胞)与不同浓度的 AP-EVs 或对照 EVs 共同培养,使用 CTV 标记 OT-I T 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 OT-I T 细胞的增殖和激活情况,在体外评估 AP-EVs 扩增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AP-EVs 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 OT-I T 细胞(图2a)。此外,研究者分别对比了高表达不同标志物组合的 AP-EVs,发现 pMHCI、CD80 和 IL-2 的协同作用是激活 T 细胞的关键(图2b,c,其中,Signal 1:OVAp-MHCI;Signal 2:CD80;Signal 3:IL-2)。进一步,研究团队还评估了 AP-EVs 激活的 OT-I T 细胞的功能化程度,发现 IFN-γ 和颗粒酶 B 显著升高,表明这些 T 细胞产生肿瘤免疫效应因子并分化为细胞毒性 T 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图2d)。此外,在与多克隆 T 细胞共培养时,AP-EVs 仅选择性扩增 OT-I T 细胞,而对照 EVs 组并未表现出选择性扩增(图2e-f)。这些结果表明,直接呈递抗原、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 AP-EVs 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的强劲增殖。研究团队还评估了 AP-EVs 的稳定性,发现即使在 4℃ 或 -20℃ 下保存 3 个月,AP-EVs 仍能保持与新鲜制备的 EVs 相当的活性,这为 AP-EVs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便利(图2g)。

微信图片_20250722152839.webp
图2. AP-EVs 体外激活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

体内实验:AP-EVs 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反应
为了深入探究 AP-EVs 在体内扩增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的能力,研究团队选用 C57BL/6 小鼠接种 E.G7 肿瘤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接种后,转移 OT-I T 细胞至小鼠,并注射 AP-EVs、对照 EVs 或 IL-2/抗 IL-2 单抗,收集脾脏和淋巴结,分析 T 细胞的增殖、活化、分化状态。实验结果表明,AP-EVs 显著增加了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比例(图3a-c),并促进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同时提高 IFN-γ+ 的分泌(图3d, e),相比 IL-2/抗 IL-2 单抗治疗组,AP-EVs 能更有效地选择性扩增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且副作用较少。此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显示,AP-EVs 主要富集于小鼠的脾脏和肝脏(图3f-g)。综上,无论体内体外,AP-EVs 能够特异性扩增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并具有良好的体内分布与免疫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722152912.webp
图3. AP-EVs 在体内激活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

AP-EVs 体内抗肿瘤效果
研究团队为了评估 AP-EVs 体内抗肿瘤能力,将 E.G7 肿瘤小鼠分为 AP-EVs 组、对照 EVs 组、IL-2/抗 IL-2 单抗组、AP-EVs 与抗 PD-1 联合治疗组,定期注射治疗,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存期。实验结果显示,经 AP-EVs 治疗后,内源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扩增的比例从 0.025% 提升至 3.58%(图4a),且这些激活的 CTLs 能够高效清除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图4b),与对照 EVs 组、IL-2/抗 IL-2 单抗组相比,接受 AP-EVs 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显著延缓,生存期显著提高(图4c)。此外,AP-EVs 与抗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图4d),这表明 AP-EVs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存在协同效应。

微信图片_20250722152947.webp
图4. AP-EVs 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AP-EVs 改变肿瘤微环境
研究团队采用 E.G7 肿瘤小鼠模型,进一步对 AP-EVs 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在 AP-EVs 处理的小鼠中,肿瘤组织中 CD8+ T 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尤其是 IFN-γ+ CD8+ T 细胞,而 PD-1+ CD8+ T 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表明 AP-EVs 能够有效激活 CD8+ T 细胞,促进其分泌免疫效应因子(图5a-d)。进一步的 PET 成像动态示踪显示,AP-EVs 在肿瘤组织中呈现显著蓄积,其蓄积水平与肝脏和脾脏相当(图5e),并且随给药后时间推移,肿瘤组织中的 AP-EVs 蓄积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图5f)。这些发现表明,AP-EVs 不仅能够直接激活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还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微信图片_20250722153016.webp
图5. AP-EVs 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AP-EVs 的临床转化潜力
为了使 AP-EVs 能够在临床上应用,研究团队通过 CRISPR-Cas9 技术敲除人细胞系中 β2m 的表达,确保 AP-EVs 能与人类免疫系统匹配,随后,将目的基因转染至细胞中,成功获得能够携带肿瘤抗原(NY-ESO-1)、CD80、IL-2 的人源化 AP-EVs(hAP-EVs)。实验结果显示,hAP-EVs 能有效激活人原代 CD8+ T 细胞,促进其增殖并分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效应 T 细胞(图6a-e)。此外,在 hAP-EVs 中加入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后,其激活 T 细胞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发现不仅证实并凸显了 hAP-EVs 在体外激活人类 T 细胞的治疗潜力,更为其后续的临床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722153043.webp
图6. hAP-EVs 体外诱导人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扩增、活化和效应功能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通过共表达抗原肽-MHC 复合物、共刺激分子及细胞因子,高效激活并扩增了肿瘤特异性 CD8+ T 细胞。AP-EVs 不仅能增强抗原特异性 T 细胞的细胞毒性,还能重塑肿瘤微环境,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AP-EVs 与抗 PD-1 抗体联用展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抗肿瘤疗效,为癌症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联合策略。该研究不仅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肿瘤免疫调节手段,也极大地推动了 EVs 作为药物递送平台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凸显了其深远的科学价值与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NanoFCM 在单颗粒水平对 EVs 表面的多种蛋白进行了精准的表型分析,验证了 AP-EVs 是否成功表达了关键免疫调节成分。这种精确的单囊泡水平分析对于评估 AP-EVs 的质量属性和功能至关重要,是保障其有效激活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不可或缺的环节。NanoFCM 作为单 EV 表征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在精准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速推动 EV 药物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

参考文献:
Lyu X, Yamano T, Nagamori K, et al. Direct delivery of immune modulators to tumou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using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J Extracell Vesicles. 2025;14:e70035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