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牛羊布鲁氏菌LPS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真核 / 原核表达特点及应用价值

2025-08-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9

布鲁氏菌(Brucella)的脂多糖(LPS) 是其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引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致病因子和抗原物质。在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免疫机制研究及疫苗开发中,LPS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下从其生物学特性、真核 / 原核表达特点及应用价值展开解析:

一、布鲁氏菌 LPS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 分子结构
    布鲁氏菌 LPS 属于光滑型 LPS(S-LPS),由三部分共价连接组成:

    • O - 抗原多糖链(最外层):由重复的四糖单位(如鼠李糖、甘露糖等)组成,是布鲁氏菌血清型分类的核心依据(如牛种布鲁氏菌主要为 A 抗原,羊种为 M 抗原,A:M 比例差异决定血清型);
    • 核心多糖:连接 O - 抗原与脂质 A,含保守的己糖和庚糖结构;
    • 脂质 A(内层,锚定于外膜):由磷酸化的葡萄糖胺二糖和脂肪酸链组成,是 LPS 毒性的主要来源,可激活宿主 TLR4 信号通路引发炎症反应。
  2. 免疫原性与致病性

    • 免疫原性:O - 抗原是布鲁氏菌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之一,感染牛羊后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IgM 先出现,随后转为 IgG,持续数月至数年),是传统血清学诊断的核心靶标;
    • 致病性:脂质 A 可刺激宿主细胞释放 TNF-α、IL-6 等炎症因子,引发发热、组织损伤等病理反应,也是布鲁氏菌逃避宿主免疫清除的重要机制(通过抑制吞噬细胞的杀菌功能)。
二、布鲁氏菌 LPS 的表达与制备特点

LPS 是细菌自身合成的复杂糖脂类物质,无法通过传统基因工程(原核 / 真核表达系统)直接表达,其制备依赖于细菌培养后的提取纯化,原因如下:

  • LPS 的合成涉及数十种酶的协同作用(如糖基转移酶、脂质合成酶),且需通过细菌内膜 - 外膜的跨膜转运组装,无法在单一表达系统中重建完整合成路径;
  • O - 抗原的糖链长度和修饰(如乙酰化)具有菌株特异性,人工表达难以模拟天然结构。

 

常规提取方法

  1. 热酚 - 水法:通过苯酚与热水的分层萃取,分离 LPS(溶于水相)与蛋白质(溶于酚相),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2. 超速离心法:利用 LPS 的密度差异(约 1.4 g/cm³),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纯度更高但产量较低;
  3. 去垢剂法:用 Triton X-114 等去垢剂裂解细菌,选择性沉淀 LPS,操作简便但可能残留去垢剂影响活性。
三、LPS 在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应用
  1. 血清学诊断

    • 基于 LPS 的检测方法是目前基层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以 LPS 为抗原,快速筛查抗体阳性个体,敏感性高(约 90%)但特异性较低(因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LPS 存在交叉反应);
      • 试管凝集试验(SAT):定量检测抗体效价,用于确诊和疫情评估,依赖 LPS 的完整抗原性;
      • ELISA:以纯化 LPS 包被酶标板,检测特异性 IgG 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凝集试验,但仍需注意交叉反应(如与大肠杆菌 O157 的交叉率约 5%)。
  2. 疫苗研发的双刃剑

    • 传统布鲁氏菌疫苗(如牛种 S19 株、羊种 Rev.1 株)均为光滑型菌株,其保护力主要依赖 LPS 诱导的免疫反应,但存在缺陷: 
      • 疫苗免疫后会产生抗 LPS 抗体,与自然感染难以区分,干扰疫情监测;
      • LPS 的毒性可能导致接种动物发热、流产(尤其是孕畜)。
    • 新型疫苗研发趋势:开发粗糙型菌株疫苗(如 RB51 株),其 LPS 缺失 O - 抗原,可避免诱导抗 O - 抗原抗体,解决鉴别诊断问题,但保护力略低于光滑型疫苗,需与其他抗原(如 BP26、Omp16)联合使用。
  3. 致病机制研究

    • LPS 是布鲁氏菌入侵宿主的关键因子:其 O - 抗原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糖受体(如巨噬细胞的甘露糖受体)结合,促进细菌黏附与内化;
    • 脂质 A 通过激活 TLR4-NF-κB 通路引发炎症反应,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帮助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繁殖,解析这一机制可为抗炎药物开发提供靶点。
四、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1. 交叉反应问题
    光滑型 LPS 的 O - 抗原与某些肠道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导致诊断假阳性。解决方案:

    • 纯化 O - 抗原的特异性片段(如羊种布鲁氏菌的 M 抗原独特四糖),降低交叉反应;
    • 联合检测 LPS 与 BP26 抗体:LPS 抗体阳性 + BP26 抗体阳性可判定为自然感染,仅 LPS 阳性可能为疫苗免疫或交叉反应。
  2. 标准化制备
    不同菌株、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 LPS 在纯度、糖链结构上差异较大,导致诊断试剂批次间稳定性差。需建立:

    • 统一的标准菌株(如羊种 16M 株、牛种 544 株)作为 LPS 来源;
    • 标准化提取工艺(如热酚 - 水法 + 超滤纯化),确保 LPS 的 O - 抗原完整率 > 90%。

布鲁氏菌 LPS 作为细菌的核心抗原和致病因子,在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传统疫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结构复杂性限制了人工表达,只能依赖细菌提取。未来需通过纯化工艺优化和联合检测策略,克服交叉反应和标准化问题,同时结合新型疫苗研发(如 LPS 与蛋白抗原的融合疫苗),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