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25年,同济大学程鑫彬教授和江涛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题为”Engineering shear polaritons in 2D twisted heterostructures”的文章,探究了一种新型的HShPs(hyperbolic shear polaritons,双曲剪切极化子)的动态实时重构手段,通过扭转双层α-MoO₃(一种二维材料)结构,人工引入剪切效应,实现HShPs的可控激发与调控。
【实验材料准备】
文章通过机械剥离法制备α-MoO₃薄层,精确控制上下层厚度(d1,d2)和扭转角度(θ);制备双层α-MoO₃/石墨烯异质结器件,通过背栅电压调控石墨烯的费米能级(E_F);如图1(a)所示,使用红外近场光学显微镜在931cm^-1光波频率下激发HShPs,观测其非对称传播和场分布,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提取动量空间中的等频线(IFCs)、量化剪切因子(Shear factor)和品质因子(Q),通过改变栅压(V_g)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动态改变HShPs的传播方向和拓扑特性。
其中,动态调控石墨烯的过程面临不小的挑战,石墨烯电阻变化信号幅度极小,极易被环境噪声淹没,需要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测量工具精确关联Ef与HShPs的动态变化。此时,赛恩科仪OE1022锁相放大器作为实验中的核心检测设备,负责实时记录石墨烯电阻的微小变化,为动态调控HShPs提供关键测量数据支持。
图1.(a)红外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测量扭曲双层α-MoO₃ 中的工程HShPs 示意图
(b)θ值的增加会使 HShPs 的等频等值线(IFCs)从双曲线(黄色)转变为管状(蓝色)
(c)在固定θ = 60°和d2 = 170 nm的情况下,顶层厚度可用于控制IFC的形状
(d、e)透射矩阵法得到的反射系数(Im(rpp))和有限差分时域(FDTD)模拟得到的实空间场分布(Re(EZ))
【测量系统搭建】
具体实验测量系统如图2(a)所示,其中由Keithley 2450源表施加背栅电压VBG,用于调制石墨烯载流子浓度进而改变石墨烯电阻与费米能级(E_F对载流子浓度变化极为敏感),从而动态改变HShPs传播方向,并诱导拓扑转变(如图2(b)所示,双曲→椭圆色散);由赛恩科仪OE1022锁相放大器实时、精确监测石墨烯电阻R,记录R-VBG曲线,结合霍尔效应模型计算EF。最终关联OE1022输出数据与s-SNOM近成像结果,建立EF-HShPs动态调控模型。
图2.(a)扭曲双层α-MoO₃/石墨烯异质结构示意图;Ein 和 Eout分别表示入射和散射电场;
VDS:漏极-源极电压;VBG:背栅电压(调控石墨烯电阻)
(b)不同费米能级EF下HShPs的计算显示,栅极调整可用于改变HShPs的拓扑结构和方向,
双曲(黄色)过渡到椭圆(蓝色)
(r)EF越负,剪切因子越大,这表明栅极调谐诱导HShPs 的不对称性增强
(c)-(q)不同EF下的HShPs实验近场图像,以及其傅里叶光谱
【总结】
通过二维材料扭转和异质结集成,本实验首次在非单斜晶系材料中实现HShPs的可控激发与动态重构,突破了传统体材料的局限性。该平台实现了HShPs的多维调控(静态+动态),为片上极化激元器件(如光学开关、调制器)和亚衍射成像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Engineering shear polaritons in 2D twisted heterostructures. | 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