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作为实验室与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控温设备,凭借其稳定的低温循环能力,为反应釜、色谱仪、激光器等设备提供持续的低温冷却,是保障实验与生产过程稳定的重要辅助装置。然而,该设备融合了制冷、循环、电气控制等多系统,若操作与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冷却效率、缩短设备寿命,还可能引发电机烧毁、管路泄漏等安全隐患。因此,全面掌握其使用注意事项,是实现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稳定启动的基础,需重点关注设备检查、介质选择与环境适配。首先,设备启动前的外观与连接检查不可忽视。操作人员需仔细查看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避免因线路老化或破损导致漏电事故。同时,检查循环管路的连接情况,确保进、出液接口与被冷却设备的管路密封牢固,可通过手动轻拉管路确认接口无松动,防止运行时冷却液泄漏。若设备配备压力 gauge 或流量表,需检查仪表指针是否归零,表盘是否清晰,确保能准确监测运行参数。
其次,冷却液的选择与加注直接影响设备性能与安全性。不同型号的低温冷却液循环泵对冷却液的冰点、比热容、腐蚀性有明确要求,需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选择专用冷却液,常见的有乙醇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或专用低温防冻液。严禁使用自来水或普通纯净水作为冷却液,这类液体在低温环境下易结冰膨胀,可能撑裂循环管路与水箱;同时,水中的杂质还会形成水垢,堵塞管路并降低热交换效率。加注冷却液时,需观察设备液位计,确保液位处于刻度之间 —— 液位过低会导致循环泵空转,无法形成有效冷却,还可能烧毁泵体电机;液位过高则会在设备运行时因液体热膨胀溢出,损坏电气部件。加注后,需静置 5-10 分钟,检查液位是否稳定,若液位下降,需补充至规定范围,排除管路内气泡导致的液位虚高问题。
设备运行中的操作规范是避免人为故障的核心,需严格把控启动流程、运行监测与负荷控制。启动设备时,应遵循 “先通介质,后开电源” 的原则:先打开循环管路的阀门,确保冷却液能在系统内顺畅流动,再接通设备电源,按下启动按钮。严禁在管路阀门关闭的情况下启动设备,否则会导致系统压力骤升,损坏循环泵或管路接口。设备启动后,需观察运行状态:循环泵运行时应无明显噪音(正常噪音不超过 65 分贝),若出现 “嗡嗡” 异响或剧烈振动,可能是泵体内有空气或叶轮卡滞,需立即停机,打开排气阀排出空气,或拆解泵体清理杂质;同时,监测设备的温度显示与实际冷却效果,对比被冷却设备的温度需求与循环泵的出口温度,若温差超过 5℃,需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制冷系统是否正常。
运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设备负荷,避免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的制冷量与循环流量有额定参数,操作人员需根据被冷却设备的热负荷选择匹配的设备型号,不可将小功率设备用于大功率冷却场景。例如,若被冷却设备的散热功率为 1000W,而循环泵的额定制冷量仅为 800W,长期运行会导致制冷系统持续满负荷工作,压缩机温度过高,加速部件老化,甚至引发压缩机烧毁。此外,设备运行时需避免频繁启停,每次停机后需间隔 3-5 分钟再重新启动,防止制冷系统内压力波动过大,影响压缩机寿命。若需临时停机,应先关闭设备电源,待冷却液温度回升至 0℃以上后,再关闭管路阀门,避免低温下冷却液在管路内结冰。
日常维护与保养是延长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使用寿命的关键,需分周期开展清洁、检查与校准工作。每日使用前,需检查冷却液液位与颜色,若液位低于刻度,需及时补充;若冷却液出现浑浊、变色或有沉淀物,说明介质已变质,需立即排空并更换新的冷却液,同时清洗水箱与循环管路,去除内壁附着的杂质。每周需进行设备外部清洁:用柔软的湿布擦拭设备外壳,清理散热孔处的灰尘与杂物,确保散热良好;检查电气接口是否松动,用无水乙醇擦拭接口处的氧化层,保证电路接触良好。每月需对关键部件进行深度检查:拆解循环泵的过滤器,用清水冲洗滤网,去除杂质;检查制冷系统的管路接口,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若出现气泡,说明存在制冷剂泄漏,需联系专业人员维修;同时,校准设备的温度传感器,使用高精度温度计测量冷却液温度,与设备显示温度对比,若温差超过 ±1℃,需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进行校准。
故障应急处理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需掌握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应对方法。当设备出现故障报警时,需先查看设备说明书的故障代码表,快速定位问题:若显示 “液位报警”,需立即停机检查冷却液液位,补充至规定范围后重新启动;若显示 “过载报警”,需关闭电源,检查循环管路是否堵塞、被冷却设备是否过载,排除故障后再开机;若显示 “制冷故障”,需检查制冷剂管路是否泄漏、冷凝器是否清洁,若无法自行解决,需联系厂家技术人员检修。此外,若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冷却液泄漏,需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管路阀门,清理泄漏的冷却液(若为易燃介质,需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清理),检查泄漏点并修复后,方可重新使用。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的使用与维护需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操作流程,更要重视细节管理,将注意事项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只有规范操作、定期维护,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冷却效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故障与安全风险,为实验与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低温环境,同时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维护成本与停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