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疼痛的时间叠加效应(Temporal summation of pain)的测试方法及步骤

2025-09-23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4

一、什么是疼痛的时间叠加效应?
疼痛的时间叠加效应 是“Wind-up”现象在心理物理学测试中的体现。它指的是:当给予一系列强度相同、间隔很短的疼痛刺激时,受试者感受到的疼痛感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会逐渐增强,一次比一次感觉更疼。
 
生理基础:这主要与脊髓背角中的“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有关。当C纤维(传导慢痛、灼痛的无髓鞘神经纤维)被反复激活时,后续的刺激会引起该神经元更强烈的放电,即反应被“叠加”或“上调”了。
 
临床意义:这个测试是评估中枢敏化的重要指标。中枢敏化是许多慢性疼痛疾病(如纤维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骨关节炎)的核心机制。因此,Temporal Summation测试常用于研究和临床诊断,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处理疼痛信号的功能是否异常。
 
二、测试如何进行
测试通常在受控的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进行,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以下是典型的测试流程:
1. 测试前准备
受试者:处于放松状态,通常躺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需要理解测试要求,并学会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量表VAS,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测试部位:通常选择对刺激敏感且不易产生习惯化的区域,如手背、前臂或小腿的皮肤。需避开有伤口或感觉异常的区域。
 
刺激选择:最常用的刺激是定量感觉测试仪 提供的。
机械刺激:使用尼龙单丝(如冯弗雷丝)进行重复的轻触或刺痛刺激。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热刺激:使用接触式热探头或激光,施加短暂的热疼痛刺激。
电刺激:使用表面电极施加短暂的电脉冲。

2. 测试流程(以机械刺激为例)
第一步:确定单次刺激的强度
先给受试者一个单次的刺痛刺激。
让受试者对这个单次刺激的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例如,VAS评分达到5/10,属于中等疼痛)。这个强度将被确定为“测试强度”。

第二步:施加系列刺激(诱发Temporal Summation)
使用相同的强度,在固定的短间隔内(通常是每秒1次,即1Hz),对同一个部位或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连续施加10次或15次刺激。
关键点:刺激的强度、间隔和位置必须保持恒定。
 
第三步:疼痛评分
要求受试者在整个系列刺激结束后,立即报告他们感受到的总体疼痛强度或最后一次刺激的峰值疼痛强度。
单次刺激评分(VAS单次):例如 5/10
系列刺激后评分(VAS系列):例如 8/10
 
3. 数据分析与解读
阳性反应(存在Temporal Summation):如果系列刺激后的评分(VAS系列)显著高于单次刺激的评分(VAS单次),则表明出现了疼痛的时间叠加效应。
计算公式:Temporal Summation效应 = VAS系列 - VAS单次
示例:8 - 5 = 3。这个差值越大,说明其中枢敏化的程度可能越强。
阴性反应(无Temporal Summation):如果两个评分基本相同,甚至系列刺激后评分更低(可能由于习惯化),则表明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叠加效应。
 
三、测试的变体与注意事项
连续评分法:更先进的方法是让受试者手持一个设备,在接收系列刺激的同时,持续地、实时地转动一个旋钮来报告疼痛强度的变化,这样可以记录下疼痛感逐渐“攀升”的完整曲线。
注意事项:
安全性:刺激强度必须严格控制,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受试者状态:受试者的焦虑、注意力分散等因素会影响结果,需要保持环境安静。
解释的谨慎性:异常的Temporal Summation是中枢敏化的一个标志,但不能单独作为某种特定疾病的诊断依据,必须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总结
疼痛的时间叠加效应测试是一个精细化的心理物理学实验,通过向受试者施加一系列强度恒定、间隔短暂的疼痛刺激,观察其主观疼痛感是否出现逐渐增强的现象。这个测试是揭示中枢神经系统疼痛处理功能(特别是中枢敏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广泛应用于疼痛机制研究和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评估中。
 
德国MRC公司的PinPrick针刺刺激仪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定量感觉测试(QST)领域,主要用于评估机械性疼痛和感知阈值(采用精确定义的刺激强度),并可进行重复刺激测量(即“时间叠加效应”)。该刺激仪能够实现皮肤伤害性感知激活的可重复性测量与标准化记录,从而有助于更精准地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为慢性疼痛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