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动物跑步机助力SCI:建立缺氧训练小鼠模型的初步探索研究总结

2025-09-2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0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高海拔训练已广泛应用,但运动员返回低地后最佳竞技时间点仍存争议(10天至1个月不等),且其机制(如非血液学机制、对大脑运动皮层及神经回路影响)尚未明确。现有动物模型(如LHTL、IHE)无法模拟人类“高住高练”(LHTH)模式,且缺乏行为测试、训练方案等综合评估及评估时间点共识。

- 目的:建立模拟LHTH模式的缺氧训练小鼠模型,确定小鼠低地最佳耐力表现时间点,同时探究缺氧训练对小鼠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厦门大学张家兴,张然团队合作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文章“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establishing a mice model of hypoxic training”,为我们证明缺氧训练的作用:可提升小鼠耐力,缓解缺氧导致的认知障碍(空间记忆)、焦虑抑郁情绪、肌肉流失及脂肪堆积,但对2D/3D视觉能力无显著保护作用,且对肌肉力量提升无明显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分组

- 动物选择:选用4-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和BALB/c小鼠(120只),均来自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于标准环境(22±1°C、50-60%湿度、12h光暗循环,自由饮食饮水)。

- 分组情况:经1周跑步机适应性训练(10m/min 10min+20m/min 10min)及Maximal Aerobic Speed(MAS)筛选后,随机分为4组:缺氧训练组(HT)、常氧训练组(NT)、缺氧组(H)、常氧组(N),每组6只/笼,实验周期6周。

(二)干预方案

- 缺氧环境:HT和H组置于常压低氧舱,维持16% O₂和84% N₂(模拟2300米海拔);NT和N组处于常氧环境。

- 训练方案:HT和NT组每周训练6次,持续2周,强度基于初始MAS平均值设定:

- 第1周:32%MAS/10min→48%MAS/10min→64%MAS/10min;

- 第2周:40%MAS/10min→56%MAS/10min→72%MAS/10min;

- 训练中用0.2mA低压刺激促使小鼠跑步。

- 测试时间点:训练前(Test 1)、训练后第2周(Test 2)、第3周(Test 3)、第4周(Test 4)、第6周(Test 5),均在常氧条件下测试。

实验方法:

对所有小鼠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跑步机适应性训练,以提升它们的运动能力至运动员水平。随后,从中挑选出表现优异的小鼠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这些小鼠在跑步机上(南京卡尔文 KW-PT,中国)进行总时长20分钟的跑步,初始速度为10米/分钟,持续10分钟后逐渐提升至20米/分钟,再持续10分钟。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了评估(Testl),评估内容包括最大有氧速度(MAS)、旋转杆测试、握力测试、开放场测试、Y迷宫测试以及视觉悬崖测试等。 未达到MAS标准的鼠只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之后,进行了分组和干预措施的实施。

编辑

(三)检测指标与方法

1. 运动能力测试

- MAS测试:8cm/s热身5min,之后每1min提速1m/min至力竭(小鼠在跑步机电网停留2秒或累计100次电击),记录最大有氧速度。

- 转棒实验(Rota-rod):测试前以5r/min让小鼠适应90秒,正式实验10min内从5r/min加速至80r/min并维持10min,记录小鼠在棒上停留时间,评估平衡与耐力。

- 握力测试:用握力仪(Ugo 47200)测试小鼠前肢握力,重复3次,间隔30秒,排除无效数据(如小鼠猛拉横杆)。

2. 认知与情绪测试

- 旷场实验(Open Field):在40cm×40cm×40cm箱子中,记录小鼠5分钟内中心区域穿越时间、移动距离占比及平均速度,评估自主探索行为、焦虑和抑郁。

- 视觉悬崖实验(Visual Cliff):玻璃箱分“悬崖区”(棋盘格在玻璃下)和“格子区”(棋盘格在箱底),记录小鼠5分钟内在悬崖区停留时间,评估2D/3D视觉空间感知。

- Y迷宫实验:3臂(50cm×18cm×35cm,夹角120°),记录小鼠探索完3臂的时间及错误次数,评估空间记忆。

3. 生理指标检测

- 身体成分:用EchoMRI-100H分析仪测体脂率、肌肉率,计算脂肪/体重比、肌肉/体重比;每周测试前测体重。

- 乳酸耐受性:每次MAS测试后5分钟内尾动脉取血,用Blood Lactate Kit和酶标仪(Varioskan Flash)测血清乳酸浓度。

(四)统计方法

- 用SPSS 20.0和GraphPad Prism 8.0分析数据,Shapiro-Wilk检验正态性,Levene检验方差齐性;

- 组间差异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组内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合Fisher LSD和Bonferroni校正;

- 数据以“均值±标准误(SEM)”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最优小鼠品系筛选

- 训练完成度:C57BL/6小鼠多不愿跑步、常停留电网,BALB/c小鼠对电击更敏感,完成2周训练的比例更高。

- 运动能力:MAS测试中两品系无显著差异,但BALB/c小鼠初始MAS更高(Test 1:BALB/c 39.1±0.8m/min vs C57BL/6 33.6±0.8m/min);转棒实验中BALB/c小鼠的HT组与N组差异显著(P=0.017),故确定BALB/c小鼠为最优模型品系。

(二)运动能力结果

1. 转棒实验:HT组在Test 3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Test 1、2、4、5(P=0.021、0.033、0.004、0.010);Test 3时HT组与H、N组差异显著(P<0.05),与NT组有差异趋势(未达显著);双因素ANOVA显示,训练对停留时间影响显著(F=12.620,P=0.001),环境影响不显著(F=0.818,P=0.369)。

2. 有效训练小鼠分析:HT组11/18只、NT组9/18只为有效训练小鼠(Test 2/3转棒成绩较Test 1提升),HT组Test 3成绩显著高于H、N组(P<0.001),与NT组经LSD检验差异显著(P=0.034),Bonferroni校正后不显著(P=0.203);双因素ANOVA显示训练(F=21.101,P<0.001)和环境(F=5.090,P=0.028)影响均显著。

3. MAS与握力:各组间最大有氧速度、前肢握力无显著差异。

(三)认知与情绪结果

1. 旷场实验:H组中心区域平均速度、 Bout频率、停留时间显著低于N组(P=0.014、0.006、0.009),HT组与N组无显著差异;双因素ANOVA显示,缺氧环境对上述指标影响显著(P<0.05),训练可缓解缺氧导致的焦虑、抑郁。

2. 视觉悬崖实验:各组在悬崖区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但H组有延长趋势(P>0.05),提示缺氧可能轻微影响空间视觉能力,训练无显著改善。

3. Y迷宫实验:Test 2时H组完成时间显著长于N、NT组(P=0.017、P<0.001),HT组与N组无差异;双因素ANOVA显示训练(F=6.140,P=0.016)和环境(F=9.144,P=0.004)影响显著,说明缺氧损害空间记忆,训练可缓解。

(四)生理指标结果

1. 体重:重复测量双因素ANOVA显示分组与测试时间有交互效应(F=2.971,P=0.001);Test 2时HT组体重显著低于H、N组(P=0.011、P<0.001),NT组低于N组(P=0.004);有效训练小鼠中,Test 2时HT组体重显著低于N组(P=0.010)。

2. 身体成分:

- 体脂率:分组与测试时间有交互效应(F=2.971,P=0.001);Test 2时H组体脂率显著高于HT、N、NT组(P=0.034、0.047、0.037);双因素ANOVA显示训练(F=7.983,P=0.007)和环境(F=6.999,P=0.011)影响显著。

- 肌肉率:分组与测试时间无交互效应(F=0.829,P=0.621),但Test 2时H组肌肉率显著低于N、NT组(P=0.039、0.009);双因素ANOVA显示环境影响显著(F=8.259,P=0.006),训练影响不显著。

3. 乳酸耐受性:各组无显著差异,但NT组在Test 2乳酸耐力最高,HT组在Test 3达峰值,趋势与转棒实验一致。

四、研究结论

1. 模型建立:成功建立BALB/c小鼠“高住高练”(LHTH)缺氧训练模型,转棒实验可作为核心评估指标;16% O₂缺氧训练2周后,小鼠在常氧环境中第7天(Test 3)运动能力达峰值,适合作为耐力竞赛时间点。

2. 缺氧训练的作用:可提升小鼠耐力,缓解缺氧导致的认知障碍(空间记忆)、焦虑抑郁情绪、肌肉流失及脂肪堆积,但对2D/3D视觉能力无显著保护作用,且对肌肉力量提升无明显效果。

3. 指标适用性:长期训练后小鼠对电击产生耐受性,MAS测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耐力;转棒实验不受耐受性影响,更适合评估训练效果。

五、研究局限性

1. 长期电击训练使小鼠产生电击耐受性,可能导致MAS测试结果失真,未来可考虑食物奖励等替代刺激方式。

2. 视觉悬崖实验仅记录小鼠在悬崖区停留时间,指标单一,需增加更多维度评估视觉能力。

3. 未深入探究缺氧训练影响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如HIF-1α、BDNF等通路),且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稳定性。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