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采用开放式U型结构,标尺从U型端开始读数,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定位。标尺刻度清晰、字体较大,方便读取。所有刻度均采用激光雕刻技术,保证了三维标尺的高耐磨性和长期精度,精确度可达0.1 mm,满足神经定位实验的精密要求。
2. 稳定顺畅的移动系统标准型立体定位仪采用独特的“三线螺纹”设计,使操作臂在移动时平稳顺滑,定位精度高,避免操作中的卡滞或偏差。
3. 多维可调结构操作臂通过螺纹导向可实现上下、左右方向精确移动,前后方向则通过楔形结构控制,三轴移动范围均可达80 mm。
通用关节设计使夹持器可在水平或垂直平面上最大旋转90°,并可在任意角度可靠锁定。改进型锁定机构可防止滑动,确保角度固定稳定。
在实验过程中,操作员可根据需要将操作臂偏移至工作区域外,使用完毕后可轻松返回原位而不影响精度。
操作臂内置黄铜接地套管,可直接连接电生理设备或电极夹持器,导电性能稳定,方便进行神经电信号记录与刺激实验。
5. 双臂配置适用于复杂实验型号51600双臂标准型定位仪配备两套三向操作臂,操作员可根据习惯调节角度。在双点注射、同时刺激与记录等复杂操作中,双臂系统提供了理想的灵活性与同步性。
型号51600与51603均包含以下标准组件:
基座平台一套
三维操作臂一支(或两支)
51631型标准电极夹持器
51621大鼠固定适配器(含鼻夹钳及18°耳棒)
上颌固定
松开上颌固定旋钮,将固定装置上移至刻度0上方约5 mm位置后重新拧紧。
插入耳杆
动物麻醉后,将两耳杆分别紧贴动物外耳道插入,并固定于主框架上,确保两侧刻度读数一致。
调整头部并锁定
旋转“压环旋钮”使其上移,将动物上门齿钩在门齿板前杆上,使牙根紧贴杆上缘;松开“固定旋钮”调整头部位置至自然伸展状态,然后锁定,最后下压压环夹紧头部。
确定注射坐标
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或相关文献确定注射靶点坐标:包括前囟点的前后位移(mm)、中线左右偏移量及注射深度。
动物固定与麻醉
对大鼠进行充分麻醉后,将其头部通过鼻夹与耳棒稳固于立体定位仪上,确保头部固定、无晃动。
暴露颅骨与定位
剪去头顶部毛发并进行碘伏消毒,根据实验需求纵向或横向剪开皮肤,用棉球轻拭颅骨表面膜组织,待颅骨干燥后确定前囟点(交叉十字点)。以该点为参考原点,调节注射针使其对准目标坐标上方。
开孔与注射
在目标位置用记号笔标记原点,移开注射针后用牙科钻轻轻打孔,若出血应及时止血。随后将注射针移回标记位置,吸取药液,按照设定坐标缓慢下针并注射。注射完毕后留针数分钟,再缓慢拔出以防药液外溢。最后缝合皮肤,进行抗生素(如青霉素)注射预防感染,并将动物置于保温笼中恢复。
轻拿轻放
避免仪器受到撞击或跌落,以防标尺偏移或螺纹损伤。
合理使用
实验动物大小应与仪器适用范围匹配,避免超负荷使用。
及时清理
实验结束后,需清除血迹、组织液及药物残留,保持装置清洁干燥,以防腐蚀或机械误差。
在长期使用后,应定期检查三线螺纹与滑轨是否存在磨损或松动;
每次实验前确认零点位置是否准确;
若进行电生理实验,务必检查接地良好,以免信号干扰。
✅ 总结
科月华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脑立体定位仪以高精度标尺、平稳移动系统及多维调节设计著称,适用于大鼠、小鼠等啮齿类神经定位实验。其优越的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为药理学、神经生理学及脑功能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