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利用氮杂吲哚菁J-聚集体红移160 nm,实现近红外二区光热肿瘤治疗

2025-10-21     来源:恒光智影     点击次数:51

本文要点:具有超大红移(>150 nm)特性的有机生色团J聚集现象,为在第二近红外(NIR-II,1000–1700 nm)波段推进肿瘤光热治疗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策略。本研究通过引入氮杂吲哚基团设计合成了七甲川菁染料CyN-OMe,该基团可精准调控分子内电子分布与分子间相互作用,促使CyN-OMe在生理盐水中快速形成电荷转移介导的J-聚集体。该聚集体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1035 nm(NIR-II窗口),较单体产生160 nm显著红移。本文系统探究了CyN-OMe J-聚集体的形成机制,并评估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该聚集体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展现出63.7%的高光热转换效率,成功在小鼠模型中实现肿瘤完全消融。本工作为开发具有超大红移特性的J-聚集体提供了普适性分子设计策略。


方案1. 从氮杂吲哚菁染料构建J-聚集体作为肿瘤NIR-II PTT的PTA

本研究以七甲川菁染料(Cy7)为分子骨架,通过对Cy7类染料IR786的吲哚基团进行双边氮杂吲哚取代(方案1A),开发出新型衍生物CyN-OMe。CyN-OMe在生理盐水中自发形成电荷转移(CT)介导的J-聚集体。相较于有机溶剂中的单体形态,CyN-OMe聚集体的光物理性质显著提升,其吸收带产生160 nm的超大红移,最大吸收波长(λmax)成功延伸至生物友好的NIR-II窗口(方案1B)。该聚集体还展现出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实现63.7%的卓越光热转换效率(方案1C)。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实,该系统在安全激光剂量下即可实现有效肿瘤消融,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转化潜力(方案1D)。

图1. 光物理性质研究

本研究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引入甲氧羰基功能化氮杂吲哚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Cy7衍生物CyN-OMe,并同步制备对照样品Cy-OMe和IR786(图1A)。首先分析了它们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氯甲烷(DCM)等有机溶剂中,Cy-OMe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位于796 nm附近,与母体IR786(786 nm)基本一致;而CyN-OMe则展现出约878 nm的显著红移(图1B)。CyN-OMe在DI水(500-900 nm)和PBS(600-1200 nm)中均表现出宽谱带吸收(图1C),其在PBS中的λmax精确定位于1035 nm,相较于DMSO中的单体形态产生160 nm的超常红移(图1D)。这种大幅红移伴随特征性谱带展宽,强烈提示CyN-OMe形成了电荷转移(CT)介导的J-聚集体。从单体态到聚集态的光谱演变,印证了通过可控超分子组装实现NIR-II吸收的分子设计策略的成功。

CyN-OMe在室温PBS中可自发形成J-聚集体,通过改变PBS盐组分引发CyN-OMe最大吸收波长(λmax)偏移,证实无机盐浓度对分子聚集起主导作用(图1E)。以NaCl为模型盐的动力学研究发现两个关键浓度阈值:>1 mM的活化阈值与>150 mM的饱和阈值(图1F)。根据霍夫迈斯特序列,检测了CyN-OMe在不同阴阳离子溶液中的吸收光谱:相较于小阴离子(F-),大阴离子(I-)显著降低吸光度,表明其空间位阻阻碍了关键π轨道堆积(图1G);而阳离子引起的光谱变化可忽略(图1H),证实CyN-OMe聚集主要由电荷屏蔽而非特异性离子配对主导。由德拜长度定义的屏蔽范围决定了表面电荷的空间影响:高离子强度下的短德拜长度会增强电荷屏蔽,显著降低体系zeta电位。实验数据显示,提高NaCl浓度会持续降低CyN-OMe J-聚集体的zeta电位(图1I),由此提出盐增强J-聚集的双重机制:(1)增强的德拜屏蔽克服阳离子染料分子间长程静电排斥,实现更紧密的分子接近;(2)盐析效应降低水合作用,促进π-π堆积驱动的"头对尾"分子排列。这种协同机制通过电荷调控与溶剂化控制,从热力学上推动有序J-聚集体结构的形成。透射电镜(TEM)分析显示,CyN-OMe在PBS中主要自组装成平均直径约65 nm的规则球形纳米颗粒(图1J)。

图2. 体外PCE评价

接着系统评估了IR786、Cy-OMe、CyN-OMe及其J-聚集体的光热转换性能。测试方案如下:IR786和Cy-OMe在PBS中采用760 nm激光照射,CyN-OMe分别在DI水(非聚集态,860 nm激光)和PBS(J-聚集体,1064 nm激光)中测试。由于显著的吸收红移,CyN-OMe J-聚集体在1064 nm处展现出4.83×10⁴ M⁻¹ cm⁻¹的摩尔消光系数(图1D),凸显其在NIR-II窗口光热治疗(PTT)中的应用优势。实验数据显示,在0.5 W cm⁻²功率密度激光照射下,PBS中的CyN-OMe J-聚集体5分钟内使体系温度从23℃急速升至71.3℃,远超其在DI水中的升温幅度(59.6℃)。对比组中,Cy-OMe和IR786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9.1℃和39.4℃,证实甲氧羰基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光热转换效率(PCE)。

所有测试体系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图2B)和激光功率相关性(图2C)。光稳定性测试表明,CyN-OMe J-聚集体在四次完整升降温循环后仍保持结构完整性(图2D),而对照组水溶液样品在单次循环后即丧失再加热能力(图2E)。持续照射下的吸光度测试进一步验证J-聚集体结构有效缓解了Cy7固有的光漂白现象(图2F)。PCE测试显示,CyN-OMe J-聚集体在1064 nm照射下达到63.7%的卓越效率(图2G),远超已报道的Cy7衍生物及NIR-II光热剂。值得注意的是,CyN-OMe在DI水中仍保持31.1%的PCE,较IR786(11.5%)提升2.7倍,与Cy-OMe(30.3%)相当(图2H)。

图3. CyN-OMe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接着研究者深入研究了电荷转移(CT)介导的CyN-OMe J-聚集体激发态动力学。通过飞秒瞬态吸收(fs-TA)光谱技术发现:当采用880 nm激光激发时,PBS中的CyN-OMe在500-700 nm范围呈现明显的激发态吸收(ESA)带(对应S₁→Sₙ跃迁),同时在950-1200 nm出现与稳态吸收峰匹配的基态漂白(GSB)带(图3B)。全局动力学分析揭示其激发态弛豫路径为:Franck–Condon(FC)态→弛豫S₁态→S₁→S₀(图3H),其中FC态弛豫仅需2.6 ps,S₁→S₀恢复为323.6 ps,且未观测到中间态。相较于二氯甲烷(DCM)中575-675 nm的窄ESA带,PBS体系展现出更宽泛的激发态吸收特征(图3C,F,G)。分子结构修饰(特别是甲氧羰基取代氮杂吲哚的引入)通过增强振动弛豫、降低S₁能级(符合能隙定律)并诱导吸收红移,最终实现高效非辐射衰变(kₙᵣ≈1)。对比IR786和Cy-OMe证实CyN-OMe J-聚集体具有三大特征:超快S₁衰变(<1 ns)、可忽略荧光(ΦF<0.1%)及无三重态生成(kISC≈0),这些特性共同促成了其卓越的光热转换效率。

图4. CyN-OMe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机制

为探究CyN-OMe J-聚集体在NIR-II窗口的光热治疗效应,研究者通过自组装方法构建了载药脂质体系统(Lipo@CyN-OMe,图4A)。透射电镜显示Lipo@CyN-OMe呈规则球形,平均直径160±5 nm(图4B);动态光散射测定其流体力学直径为192.7±1.3 nm,多分散指数0.196±0.012,zeta电位-21.76±0.45 mV(图4C),证实脂质体在分散介质中的均匀性与结构稳定性。体系在4℃下保持14天无聚集,且相较于游离J-聚集体,脂质体不仅维持特征吸收峰(λmax=1030 nm),且摩尔消光系数提升约3倍,同时显著收窄吸收谱带半峰宽(图4D)。

为克服Lipo@CyN-OMe缺乏荧光成像能力的缺陷,引入Cy3作为示踪荧光团以监测脂质体颗粒的肿瘤细胞摄取。无光照条件下,0-10 μM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超过80%;而在1064 nm激光(0.5 W·cm-2)照射下,Lipo@CyN-OMe的高光热转换效率导致细胞存活率呈显著浓度依赖性下降(图4E,F)。为验证Lipo@CyN-OMe介导的NIR-II光热治疗具有更优的组织穿透能力,本文采用不同厚度(0-10 mm)鸡胸肉组织模拟屏障进行对比研究。1064 nm(NIR-II)照射组始终表现出比860 nm(NIR-I)治疗组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图4G),证实NIR-II窗口在深部组织光热应用中的独特优势。

进一步通过Calcein AM/PI双染验证NIR-II照射的治疗效果:绿色荧光(Calcein AM)标记活细胞,红色荧光(PI)指示死细胞。如图4H所示,仅Lipo@CyN-OMe孵育后经1064 nm激光照射的细胞呈现强烈红色荧光,证实有效细胞杀伤。AV-FITC/PI染色实验(图4I)显示:4T1细胞在Lipo@CyN-OMe处理并接受1064 nm光照后2小时出现早期凋亡特征,6小时后呈现显著晚期凋亡/坏死。这些结果证明脂质体封装不仅能维持CyN-OMe J-聚集体的光热性能,更能通过级联凋亡通路实现高效的NIR-II光介导肿瘤细胞消融。

图5. CyN-OMe J-聚集体的体内治疗作用

接着研究者在荷瘤小鼠模型中评估了Lipo@CyN-OMe的光热治疗效果。活体光热成像显示:PBS+1064 nm激光组仅出现轻微温升(ΔT≈7℃),而Lipo@CyN-OMe+1064 nm激光组的肿瘤部位温度快速升高(ΔT≈21℃)(图5A,B),证实了该体系在体内的高效光热转换能力。为系统评估治疗效果,在肿瘤体积达100 mm³时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n=5):(i)PBS对照组、(ii)PBS+1064 nm激光组、(iii)Lipo@CyN-OMe组、(iv)Lipo@CyN-OMe+1064 nm激光组(图5C)。单次给药6小时后进行1064 nm激光照射(1 W·cm⁻²,10分钟),随后14天内隔日监测肿瘤体积与体重变化。结果显示(图5D-F):所有组别均未出现显著体重下降;但相较于前三组肿瘤的快速生长,Lipo@CyN-OMe+激光组完全抑制了肿瘤进展,且后续观察期间未见复发(图5G)。

研究者通过在Cy7骨架中合理引入甲氧羰基取代的氮杂吲哚基团,成功构建了CyN-OMe的J-聚集体支架,实现了吸收光谱至NIR-II窗口的超大红移。研究表明:氮杂吲哚结构可有效扩展Cy7体系的π共轭,显著降低次甲基链区域的静电势,并通过吲哚氮原子促进强分子间氢键形成。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赋予CyN-OMe非凡的聚集倾向,使其在生理盐水中低浓度下即可自发形成电荷转移介导的J-聚集体。该J-聚集体展现出显著红移的吸收特性,在NIR-II生物窗口的吸收λmax达1035 nm,相较于单体形式产生160 nm红移,同时保持优异的光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甲氧羰基-氮杂吲哚结构增强了分子内振动弛豫,使CyN-OMe J-聚集体在1064 nm激发下获得63.7%的高效光热转换效率,从而实现卓越的光热治疗性能。本研究通过精确调控有机光热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为构建高性能J-聚集体确立了普适性设计原则。未来工作将聚焦吸收红移>300 nm的染料J-聚集体开发,这将为开发具有优化性能的先进NIR-II光热剂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Shi, Tiancong, et al. "Charge Transfer-Mediated J-Aggregates of Azaindole Cyanine with 160 nm Absorption Redshift for Efficient NIR-II Photothermal Tumor Therapy." ACS nano 19.30 (2025): 27845-27859.

 

⭐️ ⭐️ ⭐️

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MARS 

In Vivo Imaging System

高灵敏度 - 采用深制冷相机,活体穿透深度高于15mm
高分辨率 - 定制高分辨大光圈红外镜头,空间分辨率优于3um
荧光寿命 - 分辨率优于 5us
高速采集 - 速度优于1000fps (帧每秒)
多模态系统 - 可扩展X射线辐照、荧光寿命、光声和光热成像、原位成像光谱,CT等
显微镜 - 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兼容成像型光谱仪
 

⭐️ ⭐️ ⭐️

 恒光智影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批主持“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荣获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项目、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项目。

恒光智影,致力于为生物医学、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一体化的成像解决方案。

专注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成像范围覆盖 400-1700 nm,同时可整合CT, X-ray,超声,光声,光热成像等技术。

可为肿瘤药理、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大分子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为用户提供前沿的生物医药与科学仪器服务。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