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白细胞介素33(IL-3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025-10-29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5

一、糖尿病肾病(DKD)的基础认知
疾病定义:糖尿病肾病是由长期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病变,核心表现是蛋白尿出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渐进性降低,属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合并症类型之一。​
疾病现状: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致病原因,仅次于各类肾小球肾炎。​
关键影响因素:炎症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肾系统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但系统性、亚急性炎症与局部肾损伤引发的免疫适应异常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IL-33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临床样本研究结果: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肾活检后,通过转录组学检测发现,患者肾小球内白细胞介素 33(IL-3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动物模型验证结果:在未进行肾脏切除的 db/db 小鼠模型(该模型可模拟 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状态)中,对 IL-33 信号进行抑制后,小鼠肾小球损伤程度有所减轻,蛋白尿水平也随之下降。​
细胞水平作用机制:在细胞层面的研究中发现,抑制 IL-33 能够减少细胞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量,进而改善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健康状况。​

三、IL-33 单克隆抗体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
IL-33 单克隆抗体(功能为抑制 IL-33 活性)可通过阻断 IL-33 通路发挥作用。结合前文提及的 IL-33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阻断 IL-33 通路可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炎症反应,为糖尿病肾病的干预提供了潜在的方向。



四、IL-33 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IL-33 检测:检测细胞裂解液中人 IL-33 蛋白水平时,可采用特定的 U-PLEX 检测技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检测:检测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包含 p38 与 c-Jun N 端激酶)时,可运用专业生物诊断检测方案。​
促炎细胞因子检测:检测促炎细胞因子(包含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TNFR1)、C-C 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2(CCL2,也称 MCP-1)等)时,可采用配套的 V-PLEX 系列检测方案及 RPLEX 检测技术。

 
名称 货号 规格
IL-33 Protein, Human UA040036-100μg 100μg
Recombinant Human IL-33 Protein abs00829-10ug 10ug
rhIL-33 (10 ug) 3625-IL-010 10ug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