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已成为探索特定基因功能的核心手段。其中,Tamoxifen(目录号:HY-13757A;CAS No. : 10540-29-1) 作为最常用的诱导剂之一,因其高效、可控和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Cre-loxP系统的激活。Tamoxifen  他莫昔芬:https://www.medchemexpress.cn/Tamoxifen.html。
深入探讨Tamoxifen诱导基因敲除的机制与操作指南
一、诱导基因敲除模型
致病原理
利用Cre-Loxp系统的小鼠,通过特定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启动子驱动Cre重组酶表达,并在靶基因两侧插入Loxp位点。将Cre重组酶与雌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域融合,构建出Cre-ER融合蛋白。在未给予Tamoxifen的情况下,Cre-ER融合蛋白与热休克蛋白HSP90结合,滞留在细胞质中。当给予Tamoxifen后,其代谢产物4-OHT会与Cre-ER蛋白结合,激活Cre重组酶并使其进入细胞核,识别Loxp位点,介导基因敲除。为了避免内源性雌激素的干扰,通常会对雌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区进行改造,生成MerCreMer、Cre-ERT或Cre-ERT2等变异形式。
 
 
二、具体造模方法
实验设计例子
小鼠品系:Cx3cr1CreERT/+: Pdgfbfl/fl(条件性敲除微胶质细胞中的Pdgfb)
给药方案:75 mg/kg,腹腔注射,连续5天
注意事项
溶解:由于Tamoxifen难溶于水,常用玉米油(如HY-Y1888)作为溶剂。可在37°C下加热或超声助溶,确保完全溶解。配制过程需避光,建议现配现用。
给药方式:最常用的途径是腹腔注射,也可采用口服灌胃或皮下注射等方式。多次腹腔注射时,应交替注射部位以减少局部刺激。
剂量建议:一般推荐剂量为50-120 mg/kg,腹腔注射3-5次,多数情况下连续注射5天。对于孕鼠及老龄鼠(大于6月龄),剂量需适当减少,且孕鼠诱导尽量选择孕晚期,并联合使用孕酮以降低流产风险。
动物周龄:4-6周龄的小鼠可能对诱导更为敏感,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效果更佳。
潜在毒性:长时间高水平的Cre活性可能导致潜在毒性,尤其是如果敲除的是关键功能基因或选用纯合子小鼠,可能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在诱导后的1-2周内需密切观察小鼠状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实验方案。
对照设置:对照组小鼠应在无Cre重组酶遗传背景的情况下接受相同剂量的Tamoxifen玉米油溶液,以排除Tamoxifen本身的影响。
检测窗口:从最后一次给药到开始实验的时间间隔至少为7天,确保Cre重组酶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核并发挥作用。
分笼饲养:接受Tamoxifen处理的小鼠应与未处理的小鼠分开饲养,避免因舔舐油性悬浮液、梳理毛发或食粪行为导致交叉污染。
三、造模成功指标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验证目的基因是否被有效敲除,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
Western Blot (WB):检测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PCR:用于确认DNA层面的基因重组情况。
测序:进一步验证基因编辑的精确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认基因敲除的成功与否,并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Tamoxifen诱导的基因敲除技术能够为探索基因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