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JAMA子刊文献解读: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研究

2025-11-1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37

JAMA 子刊:周期是关键--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

经皮耳廓迷走神经刺激(taVN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刺激耳廓迷走神经分支(主要分布于耳甲腔与耳舟),可激活迷走神经传入通路,进而调节脑干孤束核—蓝斑核—丘脑—皮层网络的活动,从而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觉醒水平、改善睡眠结构。
 
 
绿色区域为耳廓迷走神经,主要支配耳甲腔区域 ,是taVNS关键刺激靶点(图来自Yu Y, Li S, Zhao J, Luo M, Guo X, et al. (2016)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 Novel Non-Invasive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Depress Anxiety 5: 239. doi: 10.4172/2167-1044.1000239)

中国中医科学院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题为“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 系统评估 taVNS 对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CID)的疗效与安全性。证实 8 周 taVNS 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症状,且疗效持续至 20 周,为慢性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高质量临床证据。
 
 
文章信息
研究背景 
过往研究发现,taVNS 不仅能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缓解焦虑、抑郁等常见伴随症状,但这些研究存在明显局限,难以支撑临床推广:

首先是疗程不足。此前多数研究仅采用 4 周 taVNS 治疗,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示症状改善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而电针、认知行为等成熟非药物干预的最优疗程多为 8 周,taVNS 是否需要延长疗程以提升疗效,成为亟待验证的关键问题。

其次是假刺激方案缺陷。过往研究的假刺激组多选择无迷走神经分布的耳甲艇区域,导致假刺激组与 taVNS 组的 PSQI 评分无显著差异,无法准确区分治疗的真实效应与安慰剂效应,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此外,刺激参数不明确。部分学者提出,神经调控技术的疗效与能量输入相关,而电流强度是影响能量的核心参数,但此前 taVNS 治疗失眠的研究未针对电流强度开展探索,难以确定最优干预剂量。

基于上述问题,聚焦 8 周 taVNS 治疗慢性失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优化假刺激方案、明确干预参数,旨在为 taVNS 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方法
被试:
该研究为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开展。从166 例患者筛选、排除(94 例,含 PSQI<8 分、无法停用安眠药、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随机分组(72 例,taVNS 组与假 taVNS 组各 36 例)。被试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参与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8,且在治疗前至少一个月未使用安眠药。参与者被随机分为taVNS组与假刺激组,比例为1:1。
 
 
图1. 参与者招募与流程
干预方案:
两组均使用华佗 SDZ-IIB 型电针仪及专用硅胶耳夹,刺激双侧耳甲腔(心穴,CO15)与耳甲艇(肾穴,CO10)。干预频率统一为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每周连续 5 天,共 8 周治疗,后续 12 周随访。
两组唯一差异在于电流强度:
taVNS 组:采用 4/20Hz 疏密波(4Hz 持续 5 秒、20Hz 持续 10 秒交替),脉宽 0.2ms±30%,电流强度调整为患者最大耐受水平(0.8-1.5mA);
假 taVNS 组:刺激波形、脉宽、部位与 taVNS 组完全一致,仅电流强度固定为 0.1mA(电针仪最小输出强度,视为 “最小能量刺激”)。
主要指标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次要指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弗林德斯疲劳量表(FFS)。

研究结果
在8周治疗后,taVNS组的睡眠质量指数(PSQI)平均下降了8.2分(95% CI: −9.3 至 −7.0),而假刺激组仅下降3.9分(95% CI: −5.1 至 −2.7)。两组之间的差值为4.2分,超过临床显著差异阈值(MCID = 2.5),效应量Cohen’s d为1.2,显示出强效的治疗效果(图2A)。此外,疗效在第20周仍保持稳定,表明taVNS具有持续改善睡眠的能力。在 PSQI 的 7 个维度中,taVNS 组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 5 个维度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假 taVNS 组,仅睡眠紊乱和催眠药物使用维度无组间差异。
除 PSQI 外,次要指标结果显示,taVNS 组在 4 周、8 周、20 周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降幅均显著大于假 taVNS 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弗林德斯疲劳量表(FFS)评分降幅也均显著优于假 taVNS 组,;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均>0.05);安全性方面,taVNS 组与假 taVNS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9% 和 11.1%,无显著差异,且不良事件多为外耳轻微夹痛,仅各 1 例出现牙龈出血、眩晕,停药后 2-3 天可恢复,无严重不良事件。
 
 
图2. 主要和次要指标时间变化结果
结论与展望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随机临床试验(TASC-I 试验),旨在填补 taVNS 用于该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空白,评估 8 周 taVNS 相较于假 taVNS 的安全性与有效性。taVNS 能显著降低慢性失眠严重程度,在睡眠质量、情绪及疲劳症状改善上具有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疗效持久,为慢性失眠提供了有前景的非药物干预选择,未来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验证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

原文信息链接
Zhang, S., Zhao, Y., Qin, Z., Han, Y., He, J., Zhao, B., Wang, L., Duan, Y., Huo, J., Wang, T., Wang, Y., & Rong, P. (2024).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ork Open, 7 (12), e2451217.
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1217

作者及单位介绍
本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科研团队主导完成,核心成员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机构,聚焦于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这一非药物干预技术,探索其在慢性失眠障碍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于维拓启创
维拓启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脑科学、康复工程、人因工程、心理学、体育科学等领域的科研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致力于将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带给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方案和服务,协助用户的科研工作,持续提升使用体验。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