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在该研究中用来测量基本情绪(愉快、悲伤、害怕、厌恶、惊讶、愤怒和自然)的强度、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头部朝向等。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一(在线问卷调查)和研究二(测试环节)。以下是部分研究结果:
图一
图一是熟悉度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被试群体对不同食物刺激材料的视觉喜好度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其中(a)为亚洲文化背景被试群体,(b)为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从图一可看出:
第一,随着熟悉度的增高,两组被试群体对食物刺激材料的视觉喜好度也随之上升;
第二,依据线形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与西方文化背景(b)的被试相比,亚洲文化背景(a)的被试结果中,熟悉度对食物刺激材料视觉喜好度的影响较强(0.4229>0.4069)
图
图二是两组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自我报告(熟悉度、总体喜好度)数据、面部表情数据和生理反应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其中,(a)代表亚洲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b)代表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Oliking为总体喜好度,FR为面部表情分析系统,Z-HO为头部朝向,HR为心率,TEMP为温度。以上这些数据用来评估线性相关。此外,黑色方框代表正相关,灰色方框代表负相关。从图二可得知:
第一,对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而言(b),对食品的不喜欢程度(较低的喜好度评分)与面部表情中的“厌恶”这一情绪显著相关;
第二,对于亚洲文化背景的被试而言(a),较高的温度值与较低的熟悉程度、较低的厌恶情绪以及较高的愤怒情绪相关。
结合其它研究数据,该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食品的熟悉度在食品的快感评价(9分快感标度法,是产品接受度检验的常用方法,目的是为了确定消费者对一种或多种产品的喜爱等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产品的接受度有重要影响;
在线问卷调查与测试结果均表明:产品熟悉度与对食品的喜好度呈正相关;
产品的接受度评价结果存在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对食物刺激的生理反应有所不同。
启示:研究结果弥补了传统感官评价仅通过被试自我报告方式获取结果的缺陷(心理偏差等),有利于基于感官评价和生理反应数据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及进行接受度检验,改进产品,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这需要企业与研究人员共同努力。诺达思作为行为学研究的行业领先者,具备丰富的消费者行为研究经验,如您需要任何帮助,可随时与我们沟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