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自噬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mitophagy) 作为一种重要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在活性氧 (ROS) 胁迫等应激作用下,会导致线粒体 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突变逐渐累积,还会使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去极化损伤,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2]。严峻的生存形势下,线粒体只好 “大开杀戒”,为了维持线粒体和细胞稳态,防止受损线粒体损伤细胞,细胞通过选择性地包裹和降解细胞内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线粒体--即线粒体自噬。
既然被吃已然是定局,那么受损线粒体是如何被 “干掉” 的?这一过程与巨自噬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它更像是细胞器的选择性自噬去除。
线粒体自噬主要有以下 4 个关键步骤:1) 受损线粒体去极化,失去膜电位。2) 线粒体被自噬体包裹形成线粒体自噬体。3) 线粒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4) 线粒体内容物被溶酶体降解。溶酶体或液泡酸性水解酶流入自噬体降解受损线粒体。
图 2. 线粒体自噬机制概述[1]
线粒体自噬的 Ub 依赖途径 (PINK1/Parkin 通路最为常见) 和 Ub 非依赖性途径
■ 非泛素依赖性途径
■ 线粒体自噬的相关疾病
正常的线粒体活动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及时的消除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线粒体自噬发生障碍可触发多种疾病,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亨廷顿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共同因素,PINK1 和 Parkin 的功能缺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心肌细胞的活动高度依赖于线粒体的能量供应,线粒体吞噬功能障碍可引起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6]。
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小 M 以文献为例,盘点常见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方法!
Myoferlin 是一种在多种癌症中过度表达的癌蛋白,已有报道表明 Myoferlin 通过与线粒体动态机制的相互作用对胰腺癌的线粒体适应性有显著贡献[7]。为证明 Myoferlin 在 PDAC 细胞系中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研究者使用了
图 4. WJ460 在 PDAC 细胞诱导线粒体自噬[7]
a.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状态。b. 免疫荧光共定位。c. 活性氧检测
短波长在中性环境中的激发,而长波长会酸性环境激发,可用于区分游离线粒体和线粒体溶酶体。
图 5. FBXL4-KO在HeLa细胞诱导线粒体自噬[9]
a. 探针追踪机制的示意图。b. 免疫荧光共定位
当线粒体被溶酶体吞噬时,Keima 会处在酸性环境,如图在 Merged 图中,黄绿色的 mtKeima 信号标记细胞质内的线粒体,红色的 mtKeima 信号标记溶酶体内的线粒体自噬。FBXL4-KO 导致线粒体数量过少,激活了线粒体自噬。自噬过程中,参与线粒体自噬的蛋白 (PINK1、Parkin、BNIP3、Nix、FUNDC1) 水平在线粒体吞噬被激活后会增加。如图 7 所示, Fbxl4-/-小鼠的组织样本检测出标记物蛋白 BNIP3 和 NIX 的积累、过度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数量减少。
图 6. Fbxl4-/- 小鼠组织样本的Western 检测[9]
■ 小结
线粒体自噬可谓是非“吃”不可,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泛素依赖途径 (PINK1/Parkin 通路为主) 和非泛素依赖途径的经典机制。小M 还给大家介绍了线粒体自噬的一些常见检测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小伙伴们!
相关产品 |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 I 抑制剂。Rotenone 通过促进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来诱导细胞凋亡 。 |
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 (OXPHOS) 解偶联剂。FCCP 诱导 PINK1 激活,促进 Parkin 在 Ser65 位点磷酸化。 |
线粒体 F0F1-ATPase 抑制剂,Oligomycin A 具有抗真菌的功能。 |
选择性的发动蛋白相关蛋白 1 (Drp1) 抑制剂。Mdivi-1 是一种有效的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 (mitophagy) 抑制剂。 |
鞣花酸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增殖和抗氧化的特性。Urolithin A 诱导自噬和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 DNA 合成。 |
通过增强 PINK1/Parkin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来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
参考文献
[1] Lu Y, et al. Cellular mitophagy: Mechanism, roles in diseases and small molecule pharmacological regulation. Theranostics. 2023;13(2):73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