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免疫缺陷鼠在科研界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年来家族成员中有一位“小可爱”表现亮眼——它就是重度免疫缺陷鼠C-NKG。由于实力与人气兼具,其商业价值一路飙升,细数一下就能发现,C-NKG今年的工作安排可是满满当当呢!
01新学期化身科研福利官
02差点和ChatGPT成为直播间合作partner
03官宣「HuHSC免疫系统重建」活动代言大使
现如今再次拿下新的广告代言「皮下成瘤CDX模型」
那么,C-NKG小鼠又是什么来头呢?
这是一款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由赛业生物在NOD-Scid背景品系上敲除Il2rg基因自主研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T和B细胞泄漏的发生率极低;且淋巴瘤的发生率极低,可用于长期和短期实验。
a.生存曲线
huPBMC-C-NKG小鼠生存曲线
在移植后35天左右,huPBMC-C-NKG小鼠随着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出现而逐渐开始死亡。
b. 人源白细胞重建比例
移植人源PBMC后C-NKG小鼠外周血中人源白细胞的含量逐渐增加,3周后人源CD45+细胞的平均比例维持在50%左右。
c.人源T细胞重建比例
在人源PBMC移植3周后,C-NKG小鼠体内约95%-100%的hCD45+细胞为hCD3+T细胞,表明huPBMC-C-NKG小鼠人源免疫系统重建以T细胞为主。
d.GvHD反应
人源PBMC移植至C-NKG小鼠后,在28d左右开始出现GvHD现象,小鼠体重明显下降,45d后体重降低超过20%。
e.利用huPBMC-C-NKG模型进行抗GvHD药效评价
利用huPBMC-C-NKG模型进行抗GvHD药效评价
huPBMC-C-NKG小鼠可用于GvHD药物评价以及靶点在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Treatment A、Treatment B、Treatment C和Treatment D均指不同的抗GvHD药物处理,药物来自第三方客户)
f.基于血液瘤AML模型的mRNA疫苗药效学评估
人源PBMC移植至C-NKG小鼠后,进行血液瘤AML荷瘤实验,并用mRNA疫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果显示,mRNA疫苗对血液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