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锌 |
70~ 80 g· L-1 |
氯化镍 |
100~ 120 g· L-1 |
氯化铵 |
30~~40 g· L-1 |
氯化钾 |
190~220 g· L-1 |
硼酸 |
20~30 g· L-1 |
乙酸钠 |
20~35 g· L-1 |
添加剂721一3 |
1~2mL· L-1 |
pH |
4·5~ 5 |
温度 |
25~ 40 °C |
阴极电流密度 |
1~ 4A· dm-2 |
阳极 |
锌、镍分控 |
由于电镀合金镀层元素比单一镀种多,因此镀液成分相对复杂。镀液的组成对镀层的质量影响较大,工艺条件也对镀层质量有较大影响。温度对合金成分影响较大,一方面影响阴极极化,另一方面影响阴极扩散层中的离子浓度。pH值对镀层中镍含量影响较大,pH值增加,镀层中的镍含量有所下降。电流密度增大,阴极电势降低,合金中电势较低的金属含量增加。合金电镀中的阳极除了导电和保持阴极电力线均匀分布外,还有补充金属离子、维持镀液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于Zn→Ni合金电镀,锌、镍分挂、分控的阳极方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3. Zn一Ni合金的钝化处理
Zn-Ni合金镀层和镀锌层一样,对钢铁基体来说都是阳极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经过钝化处理可以进--步提高耐蚀性。例如,Zn-Ni合金镀层经过络酸盐钝化处理得到不同彩色钝化膜,其耐蚀性比镀锌层的彩色钝化膜要高出5倍以上。但是Zn-Ni合金上的钝化比镀锌层钝化要困难,,尤其是当镀层镍含量增高时,钝化更加困难,当镍含量超过16%时,Zn-Ni镀层很难钝化。Zn+Ni合金镀层钝化分为彩色、黑色和白色钝化等。以彩色钝化为例,主要成分是铬酐或铬酸盐,其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下:
铬酐 |
3~ 15 g· L-1 |
促进剂 |
5~20 g· L-1- |
pH值 |
0·8~ 1·8 |
温度 |
30~70°C |
浸液时间 |
10~50s |
4. 缓蚀剂
缓蚀剂是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环境(介质)中,可以防止或者减缓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缓蚀剂也称腐蚀抑制剂,是--种常用的防腐蚀措施。通常在腐蚀环境中加入少量缓蚀剂(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其在金属表面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缓蚀剂的种类较多,按照化学组成可以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按电化学作用机制分为阴极型缓蚀剂、阳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按照金属表面层结构分类可分为氧化膜型缓蚀剂、沉淀膜型缓蚀剂以及吸附型缓蚀剂。氧化膜型缓蚀剂具有钝化作用,使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层,或者修复原有不完整的钝化膜,从而抑制金属的阳极溶解。沉淀膜型缓蚀剂能和金属表面阳极溶解的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化合物,以沉淀的形覆盖在阳极表面,或者形成致密完整的氧化膜。吸附型缓蚀剂主要通过两种吸附方式达到缓蚀的目的:
①在金属表面发生吸附,覆盖了部分金属表面,减小了发生腐蚀的面积。街决费
②在金属表面活性位点上发生吸附,降低了活性点的反应活性,降低腐蚀速度。潜面目前比较成熟的金属腐蚀检测方法有:电阻法、线性极化法、电位法和超声波测厚法。由于局部腐蚀发生的位置不确定,测试周期长,在金属耐腐蚀性能测试中,经常采用线性极化法来测试金属的腐蚀速度,Tafel曲线为经典的腐蚀测试方法,通过该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腐蚀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