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丝腺细胞在丝蛋白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动态变化
通过伪时间轨迹分析发现,丝腺细胞在幼虫末期经历了三个分支和七个细胞状态。在L4M和L5D1阶段,细胞状态以1、2和7为主,而在L5D3阶段,细胞状态3和4显著增加,表明这是丝蛋白高效合成的重要转折点。在L5D3阶段,丝蛋白基因(如fibH, fibL, P25, Ser1, 和 Ser3)的表达显著增加,而Ser2和MBF2的表达下降,表明丝蛋白合成从抑制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3. 丝蛋白合成的调控网络和细胞间通讯
研究者识别了687个转录因子(TFs),其中177个在细胞类型特异性或普遍性表达中较高水平。通过差异表达转录因子(DETFs)分析,发现TFs在每个发育阶段对丝蛋白基因的调控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FBSs、CSSs和NCSs中,特定TFs(如Dimm、FOXO、VSX2、CrebA和Xbp1)对丝蛋白基因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通过CelIPhoneDB分析发现,细胞间通讯在L5D3阶段的MSG/PSG细胞中最为频繁,特别是HMSs与其他细胞类型之间的通讯,表明细胞间通讯在丝蛋白大规模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4. 与丝腺内复制相关的细胞周期基因
研究发现,丝腺细胞在幼虫末期通过内复制过程获得高度分支的细胞核,这是合成丝蛋白所必需的。CDK抑制剂(CKI)基因在丝腺细胞中高度表达,表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特别是CycG和CycT这两个细胞周期蛋白在MSG/PSG细胞类型中普遍表达,可能作为丝腺内复制周期的核心调控因子。
5. 蜕皮激素受体在丝腺内复制中的不可或缺作用
研究发现,蜕皮激素受体(EcR)和超螺旋蛋白(USP)在几乎所有丝腺细胞类型中普遍且相对高度表达。通过转基因过表达实验,发现USP的过表达导致丝腺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丝腺退化,特别是幼虫末期。过表达USP的PSG中,许多细胞周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明USP在丝腺发育和内复制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snRNA-seq和ST技术,系统地描绘了家蚕在幼虫末期丝腺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功能动态变化。研究揭示了丝腺细胞类型及其在丝蛋白合成中的角色,阐明了细胞状态转变、调控网络和细胞间通讯在高效丝蛋白合成中的作用,并强调了蜕皮激素受体(尤其是超螺旋蛋白)在丝腺内复制中的不可或缺作用。这些发现为理解蚕丝腺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开发可持续的天然丝蛋白产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4.11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