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有序的过程,而
Puromycin(嘌呤霉素,AbMole,M3637)就如同一个 “捣乱分子”可以干扰这一关键进程。它的作用靶点主要是核糖体,通过模拟氨酰化 tRNA(aa-tRNA)的 3' 末端结构,巧妙地混入蛋白质合成的 “生产线” 中。正常情况下,氨酰化 tRNA 携带特定的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 A 位点,参与肽链的延伸。而嘌呤霉素由于其结构与氨酰化tRNA的3'末端极为相似,能够以假乱真,代替正常的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一旦Puromycin
Puromycin(嘌呤霉素)进入核糖体的A位点,核糖体肽基转移酶中心(PTC)就会将其催化掺入到新生肽链的C末端。然而,嘌呤霉素毕竟不是真正的氨基酸,它无法像正常的氨酰化 tRNA 那样参与后续的肽链延伸反应。这就如同在一条生产线上,突然混入了一个不符合标准的零件,导致整个生产流程被迫中断,翻译过程过早终止[1]。

图 1. Puromycin的作用机理[1]
翻译水平的调节是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之一,涉及mRNA 翻译因子、核糖体蛋白、RNA 结合蛋白和非编码 RNA 的表达以及
RNA 二级结构、
RNA甲基化和
上游开放阅读框选择的调节变化。
Puromycin(嘌呤霉素,AbMole,M3637)是一种研究蛋白翻译的重要工具,当在细胞培养体系中以低浓度加入嘌呤霉素时,它能够特异性地掺入到新合成的肽链中。这一过程就像是给上述肽链贴上了一个特殊的“标签”,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追踪这个 “标签” 来了解蛋白质合成的动态过程,通过可以特异性识别Puromycin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记和免疫荧光等方式检测蛋白翻译的动态过程。此外,基于嘌呤霉素的检测与邻位连接 (PLA) 检测的结合(Puro-PLA),实验人员可以检测特异性 mRNA 的翻译。Puro-PLA:目的蛋白抗体和Puromycin的抗体各带有一段可以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当Puromycin作用于目的肽链上时,与目的蛋白的新生肽链间距较近,随后加入上述两种抗体,此时上述的两段核苷酸就会互补配对,随后通过滚环扩增(RCA)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图 2. Puro-PLA的工作原理
3. 构建动物肾病模型
Puromycin(嘌呤霉素,AbMole,M3637)在构建动物模型,尤其是肾病模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以构建肾病动物模型为例,嘌呤霉素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球上皮细胞。当给实验动物(如大鼠)注射嘌呤霉素后,它会作用于肾小球上皮细胞,使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表面整合素、硫酸化蛋白聚糖等物质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同时,嘌呤霉素还会诱导肾小球固有细胞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进一步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功能降低。因此嘌呤霉素是一款经典的动物肾病实验造模剂[2]。
三、范例详解
1. 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Basis Dis.
科研人员构建了一个荧光素酶 (Gluc) 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从中药配方SNS 中鉴定具有抗 I 型 IFN 活性的成分。并在 RAW264.7 细胞中,采用实时 PCR (RT-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研究 I 型 IFN 通路的变化。此外,在博来霉素 (BLM,AbMole,M13641)诱导的小鼠硬化症模型中,通过 RT-PCR 测量纤维化基因、I 型 IFN 相关基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 H&E 染色、Masson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定组织病理学变化。最终结果表明芍药总葡萄糖苷 (TGP) 是 SNS 的生物活性成分,它选择性抑制 TLR3 介导的 I 型 IFN 反应,并阻断 I 型 IFN 诱导的下游 JAK-STAT 信号通路。在动物实验中,TGP 通过抑制 I 型 IFN 信号传导上游和下游的多个靶点来改善皮肤纤维化。在构建荧光素酶检测系统中,科研人员使用了由AbMole提供的
Puromycin(嘌呤霉素,AbMole,M3637)用于细胞转染后的筛选[3]。


图 3. Establishment of Gluc reporter assay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gredients with anti-type I IFN activities[3].
2. Transl Oncol. 2023 Feb;28:101617.
科研人员在上述文章中探究了结直肠癌(CRC)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AbMole,M2290)产生耐受性的机制,在实验中发现了KIAA1199 可以促进 CRC 的奥沙利铂耐药。从机制上讲,KIAA1199 可以通过连接O-GlcNAc 转移酶(OGT)和底物蛋白来促进蛋白质的O-GlcNAcylation ,进而可减轻内质网应激 (ERS) 并防止 CRC 细胞凋亡。同时,KIAA1199 还可以通过 O-GlcNAcylation稳定SNAI1蛋白来触发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CRC的转移。在实验设计中,科研人员还构建了KIAA1199和OGT敲低的稳定转染SW480 和HCT116细胞,在筛选中使用了来自AbMole的
Puromycin(嘌呤霉素,AbMole,M3637)[4]。


图 4. Inhibition of PARP1 by olaparib reverses oxaliplatin resistance of CRC[4].
AbMole是ChemBridge中国区官方指定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及鸣谢
[1] D. Zhang, Y. Gao, L. Zhu, et al., Advances and opportunities in methods to study protein translation - A review, Int J Biol Macromol 259(Pt 1) (2024) 129150.
[2] M. Xiao, B. N. Bohnert, F. Grahammer, et al., Rodent models to study sodium retention in experimental nephrotic syndrome, Acta physiologica (Oxford, England) 235(3) (2022) e13844.
[3] M. Wang, Y. Bai, D. Jiang, et al., A novel HOIP frameshift variant alleviates NF-kappaB signalling and sensitizes cells to TNF-induced death,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1870(7) (2024) 167355.
[4] Q. Hua, Y. Lu, D. Wang, et al., KIAA1199 promotes oxaliplatin resistance an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via protein O-GlcNAcylation, Translational oncology 28 (2023) 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