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离子研磨仪制备扫描电镜(SEM)样品的详细流程与原理介绍

2025-01-06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63

离子研磨仪制备扫描电镜(SEM)样品的详细流程与原理
离子研磨是一种高精度的样品表面制备技术,广泛用于需要高分辨率显微观察的样品制备,特别是那些容易受机械应力影响的材料,如半导体、陶瓷、复合材料等。以下将详细阐述离子研磨样品制备​的原理、流程、参数设置以及实际案例。

 

产品概况


1.离子研磨的基本原理
离子研磨是通过惰性气体离子束(通常是氩离子Ar⁺)轰击样品表面,将样品表面的微小层逐渐去除,从而获得无应力变形、无机械损伤且高度平整的表面。

1.1 离子研磨的核心部件
  • 离子源:通过电场加速氩离子(Ar⁺),形成高能量离子束。
  • 样品台:可进行多角度调节,控制离子束轰击样品的角度。
  • 真空腔体:保持高真空环境,减少离子散射。
  • 冷却系统:部分系统配备冷却功能,防止样品在研磨过程中过热。
1.2 研磨角度分类
  • 高角度研磨(>10°):快速去除较厚的材料,常用于初步研磨阶段。
  • 低角度研磨(<10°):精细抛光,减少表面粗糙度,常用于最终研磨阶段。
  • 双离子束研磨:同时从不同方向轰击样品,改善研磨效率和表面质量。
1.3 离子研磨示意图

在样品倾斜角小于 10 ° 且连续旋转的条件下进行加工


2.离子研磨仪制备扫描电镜样品的详细步骤
2.1 机械预处理

  • 目的:去除大块材料,缩短离子研磨时间。
  • 工具:金刚石锯、砂纸、金刚石抛光膏。
  • 结果:获得初步平整的样品表面。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机械抛光引起的表面应力和形变。
  • 对脆性材料(如陶瓷)要轻柔处理,防止裂纹扩展。

2.2 初步离子研磨

  • 目的:去除机械抛光残留的形变层。
  • 参数设置不同型号参数不同,仅供参考
    • 加速电压:3-5 kV
    • 离子束角度:10°-15°
    • 时间:30-60分钟

过程

  • 将样品安装在样品台上,固定牢固。
  • 设置离子束角度,进行高角度研磨。
  • 研磨后检查样品表面,确保主要形变层已去除。

2.3 精细离子研磨

  • 目的:消除研磨过程中的微观缺陷,获得高平整度表面。
  • 参数设置不同型号参数不同,仅供参考
    • 加速电压:1-3 kV
    • 离子束角度:4°-7°
    • 时间:60-120分钟

过程

  • 调整离子束角度,通常采用低角度轰击。
  • 逐渐降低离子束能量,避免表面损伤。
  • 冷却系统启动,减少热效应。

2.4 截面离子研磨(可选)

  • 目的:观察样品的截面结构(如多层膜、器件结构)。
  • 方法:将样品切割后,通过离子束垂直轰击暴露出截面。

参数设置不同型号参数不同,仅供参考

  • 加速电压:2-5 kV
  • 角度:90°
  • 时间:60分钟以上

2.5 样品检查

  • 工具: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目的:观察样品表面或截面的显微结构。
  • 重点检查
    • 表面平整度
    • 是否有残留机械损伤
    • 显微结构完整性

3.影响离子研磨效果的关键参数


4.常见材料的研磨策略
材料类型研磨策略应用领域金属材料低角度、低能量研磨晶粒结构、应力分布陶瓷材料低角度、长时间研磨裂纹扩展、显微结构半导体材料截面离子研磨薄膜器件、界面结构生物材料低能量、短时间研磨脆弱结构保护


5.典型研磨案例
案例1:金属材料截面观察
高分辨率显示晶界、析出相分布。
案例2:陶瓷材料表面形貌
表面无裂纹、无机械损伤。
案例3:半导体器件内部结构

清晰显示多层薄膜界面。

扫描电镜和离子研磨仪在 PCB 行业产品检测分析案例
铝垫表面异物的 EDS 分析 


6. 总结

  • 离子研磨是制备高质量SEM样品的关键技术。
  • 不同材料需要针对性调整研磨参数。
  • 结合高角度和低角度研磨可有效提高表面质量。
  • 最终通过SEM检查确保样品满足分析要求。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