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包括细菌污染、真菌污染和支原体污染,养过细胞的小伙伴基本上都遇到过,有时候可能无法区分是哪种污染,下面让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常见污染。
1、细菌污染
细胞受到细菌污染后, 培养基会变得浑浊 ,算是比较容易发现和辨别的污染类型。也有的培养液肉眼观察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有变化,镜下会有小黑点且有规律的运动(黑胶虫)。
引起细菌污染的原因一般是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常见的细菌污染有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
2、真菌污染
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真菌污染时细胞培养液一般不会变浑浊,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各种形状的菌丝。像念珠菌和酵母菌则会呈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3、支原体污染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发生率高达63%,但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时,其生长率一般不会发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支原体污染与细菌、真菌污染相比较更难以察觉。当你发现你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状态变差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了,你的细胞很可能被支原体“玷污”了,除此之外,细胞膜周围和细胞间隙之间会出现很多不动的小黑点,当你看到这些小黑点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了。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一旦细胞发生污染,就很难抢救回来,就算勉强救回来了 ,细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待细胞污染,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哦。 细菌污染尤为常见,一旦操作稍有不当,就会引起细胞污染,细菌污染后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有黑色细条沙状,当然,根据感染的细菌不同,所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防止污染这件事,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下面讲述一下防污染操作的小技巧:
1、操作时,试剂不用尽量及时盖上盖子,每开一个试剂要用酒精灯消毒。
2、从培养箱取放细胞前,用酒精清洁双手,尽量缩短开门时间和减少开门次数。
3、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前,用酒精消毒表面,并稍等至酒精挥发后再放入,以免培养箱内滞留过多乙醇蒸气。
4、使用移液枪时,将容器倾斜以便于移液,切勿将枪杆碰触瓶口及内壁。一旦发生倒吸情况,要及时用酒精棉球擦拭,以免液体残留导致细菌滋生。
5、先取试剂、耗材,再取移液枪、装枪头。很多人习惯先an装枪头,然后去拿试剂、耗材,殊不知无意间枪头已经触碰其他地方导致污染。
6、冻存细胞时冻存管盖子需拧紧,复苏细胞时,从液氮罐取出冻存管,轻拧盖子,以确认盖子是否拧紧。镊子夹住冻存管盖子与管体交界处,在37度水浴锅中快速解冻,水面不可超过冻存管盖沿,不建议直接扔进水中,以免水渗入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