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细胞焦亡的研究方法和关键调控因子

2025-09-25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0

1、细胞焦亡的概念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由炎性小体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典型表现为细胞持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释放细胞内容物并引发强烈炎症反应。这一过程的发生依赖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与 GSDMs 蛋白家族:被激活的 caspase 会切割 GSDMs 蛋白,释放其 N 端结构域;该结构域可结合膜脂并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导致细胞渗透压改变,最终使细胞胀大、细胞膜破裂。作为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细胞焦亡在抵御病原体感染中扮演关键角色。
炎性小体是一类多蛋白构成的信号转导复合物,其核心功能是感知危险信号 —— 无论是宿主自身产生的内源性危险信号,还是病原体入侵带来的外源性危险信号。一旦检测到这类信号,炎性小体便会在细胞质中启动组装过程,进而推动细胞因子释放、诱导细胞发生焦亡型死亡,并触发炎症反应。目前已被明确发现的炎性小体主要有 5 种,分别为 NLRP1 炎性小体、NLRP3 炎性小体、NLRC4 炎性小体、IPAF 炎性小体和 AIM2 炎性小体。
 
2、细胞焦亡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细胞焦亡的机制中 GSDMD 的切割,IL-1β 和 IL-18 前体的切割成熟和释放是关键信号,因此证明所诱发的细胞死亡方式是否为细胞焦亡,需要几个关键的实验证据:
(1)形态学
  1. 借助扫描电镜直观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细胞焦亡特有的肿胀、细胞膜穿孔等典型形态特征;
  2. 通过 TUNEL 染色检测细胞内 DNA 片段化情况,辅助鉴别细胞死亡是否伴随焦亡相关的核酸损伤特征;
  3.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LabEx可提供检测服务),针对 GSDMD 或 GSDME 蛋白进行标记,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明确焦亡关键效应蛋白的激活与分布状态。

(2)焦亡相关蛋白检测

  1. 采用 qPCR 技术或 Western Blot 技术,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与细胞焦亡相关的基因或蛋白的表达量,以此判断焦亡通路是否被激活,LabEx提供升级版wb=抗体芯片技术,可一次性检测几十个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2. 通过 ELISA 试剂盒特异性捕获样本中的 IL-1β、IL-18 等炎症因子,定量检测其水平变化,为细胞焦亡过程中炎症反应的激活提供直接依据,LabEx提供Luminex、MSD等多因子检测技术,可在一份样本中检测十几、几十种关键因子指标
  3. 利用 MTT 法或 CCK-8 法,通过检测细胞对试剂的代谢活性,间接测定细胞活力,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因焦亡发生死亡及死亡程度。

3、细胞焦亡的关键调控分子有哪些?
(1)GSDMs
Gasdermins(GSDMs)蛋白是介导细胞焦亡的关键效应分子,目前已知人类 GSDM 基因家族包含 6 个成员,分别为 GSDMA、GSDMB、GSDMC、GSDMD、GSDME 与 DFNB59。在这 6 个成员中,除 DFNB59 外,其余所有 GSDMs 蛋白均由两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构成:一是 C 末端抑制结构域(Regulatory Domain, RD,简称 CT),二是 N 末端效应结构域(Pore-Forming Domain, PFD,简称 NT),其中 NT 结构域具备细胞毒性。当 RD 结构域被水解去除后,游离的 PFD 结构域可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组分结合,进而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启动细胞焦亡过程。

   
研究发现,GSDMs 家族各成员的激活方式及生物学功能各具特点:GSDMD 可被 caspase-1、caspase-4/5/11 激活,GSDME 由 caspase-3 激活,GSDMB 能被 caspase-3/6/7 激活。作为家族首个被鉴定的成员,GSDMA 的亚型 GSDMA3 表达时可上调 caspase-3 水平,暗示其可能参与细胞凋亡过程;GSDMB 通过与 caspase-4 的 CRAD 结构域结合增强其活性,这可能是细胞焦亡的另一调控途径;当前关于 GSDMC 的功能研究数据较少;GSDMD 的功能具有多样性,除诱导细胞焦亡外,还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外陷阱形成,并与脓毒症的发生相关;GSDME 在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组织中存在甲基化,提示其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DFNB59 则主要与听力损伤的发生有关。

现阶段,GSDMs 家族中仅 GSDMD 诱导细胞焦亡的机制已明确,这也是公认的细胞焦亡经典途径。其具体过程为:当细菌、病毒等信号作用于细胞时,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LR)识别信号后,通过接头蛋白 ASC 与 caspase-1 前体结合形成多蛋白复合物,激活 caspase-1;活化的 caspase-1 一方面切割 GSDMD 产生 GSDM-NT 活性肽段,诱导细胞膜穿孔、细胞破裂并释放内容物以触发炎症,另一方面切割 IL-1β、IL-18 前体生成活性形式,释放后募集炎症细胞扩大炎症反应。

但研究发现存在例外情况: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部分细胞在炎性小体激活导致 GSDMD 裂解后,并未发生膜破裂与焦亡,反而能够存活,这类细胞被定义为 “超活化细胞”。由于超活化细胞可分泌更多炎性介质,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与细胞膜完整性相关(焦亡细胞膜破裂会释放大量 LDH,超活化细胞则不会),因此可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LDH 的水平,区分细胞是超活化状态还是发生了焦亡。然而,当前对于 GSDMD 裂解后为何会分别引发焦亡或超活化的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参考文献:Channelling inflammation: gasdermins in physiology and disease.  2021 May;20(5):384-405. 
  
(2)Caspase-1
作为 IL-1β 转化酶(IL-1β converting enzyme),caspase-1 是由单核细胞合成的蛋白酶,其核心功能是介导 34kD 的 IL-1β 前体(pro-IL-1β)向 17kD 成熟 IL-1β 的剪切,且这一加工过程对 IL-1β 活性的发挥至关重要。具体表现为:不表达 caspase-1 的细胞系,在转入 IL-1β 基因后仅能产生 pro-IL-1β,无法分泌有活性的成熟 IL-1β;而 caspase-1 特异性抑制剂可成功阻断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引起的 IL-1β 分泌。酶学特征方面,caspase-1 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中心含高活性巯基,对氧化剂敏感,但不会被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或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所抑制。 
 
(3)NLRP3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的蛋白复合物,机体受刺激后,可在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中出现。NOD 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相关炎症小体是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关键。NLR 家族的分类依据是炎症小体氨基末端的结构特征:含吡啶结构域(PYD)或半胱天冬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CARD),据此可分为 NLRP、NLRC 等亚家族。而由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构成的炎症小体,即为 NLRP3 炎症小体。

 
NLRP3 炎症小体的结构由三部分核心组件构成,分别是 NLRP3 蛋白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domain,简称 ASC),以及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pro-caspase-1)。
人类 NLRP3 转录基因 cias1 定位于 1q44 号染色体;ASC 蛋白由 N 端热蛋白结构域与 C 端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CARD)构成,其中 N 端可结合 NLRP3 受体蛋白,C 端能募集两个 pro-caspase-1 分子。NLRP3 炎症小体可被模式识别受体(PRR)激活,激活信号包括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与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
 
经典激活途径中,NLRP3 在激酶 NEK7 作用下发生复合物分离,进而诱导 caspase-1 自动激活,随后在 NF-κB 参与下,proIL-1β 与 proIL-18 被切割激活;非经典途径则依赖 caspase-4、5、11,最终生成具生物活性的 IL-1β 与 IL-18。近期研究表明,两种途径中 GSDMD(gasdermin D)蛋白均起关键作用:它可诱导细胞膜穿孔,促进 IL-1β 与 IL-18 从胞质释放,同时也是细胞焦亡的核心蛋白。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