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假性与主动的间歇性θ脉冲刺激与重度抑郁症治疗反应相关的心血管差异

2024-09-29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26

01研究背景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率通常失调,表现为总体心率(HR)较高和心率变异性(HRV)较低。有研究发现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时(DLPFC),心率会降低,这表明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心脏之间的连接性。最近一种新形式的rTMS被称为θ脉冲刺激(TBS)已被开发。间歇TBS(iTBS)作为TBS的一种,能够在短短3分钟的时间内提供600脉冲。

此项研究旨在确定针对DLPFC的iTBS是否也影响HR、血压和HRV,以及这些基线时的心脏反应是否与治疗反应相关。

02研究方法

2.1、被试

研究包括了15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年龄在20至54岁之间,如果患者目前的发作表现为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得分至少为18分,则符合纳入标准,对足够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没有临床反应(基于当前发作中抗抑郁药物治疗史评分超过3分)或无法耐受至少两项剂量和持续时间不足的抗抑郁药物单独试验,他们在治疗前接受了至少4周的稳定抗抑郁治疗方案,并在治疗期间继续进行。

2.2、实验流程

在治疗前,参与者接受了高分辨率的解剖核磁共振成像,并在第一次治疗期间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了实时扫描,用于线圈定位。每个被试的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靶点被定位,这一靶点之前被认为是基于临床结果和全脑功能连接的最佳靶点。

被试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接受四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1小时。其中50%的疗程为假性刺激,50%疗程为主动刺激。iTBS在相同的位置和强度(120% RMT)进行,只是刺激模式和脉冲总数不同(以5 Hz重复的三次50 Hz脉冲;2秒开,8秒关;每次600脉冲;总时长3 min 9 s)。一个没有电刺激的假(内部屏蔽的)线圈被放置在假刺激的顶点上,以避免在同一实验对象通过DLPFC传递主动刺激和假刺激时普遍可感知的感觉差异,即使使用了“假”电极。

2.3、数据处理

心电数据与经颅磁刺激脉冲时间锁定,并分割到实际刺激周期(即189秒)。在心电中检测R波(即在心电中观察到的图形偏转中观察到的主要尖峰),并将其转换为RR速度记录图,这是RR区间和时间的数值图。本研究采用中度伪影校正,纠正可能出现的异位心跳或其他异常。数据记录分为4段:共189秒,前30秒,前45秒和前60秒,因为在数据记录开始时心率变化可能更明显。对于每一段,取均值计算RR区间和RR区间数据的斜率,以衡量RR区间随时间的变化。HRV变量是在整个189秒中获得的,因为HRV变量在较长时间的记录中更可靠。

03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与假性刺激相比,接受主动iTBS的患者在刺激的第一分钟内心率减速明显更大。此外,心率减速和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趋势被发现,解释了26%的方差。而且与假性刺激相比,iTBS刺激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几个指标明显更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在iTBS活动期均较低。

图1. y轴上显示的是以毫秒为单位的RR间隔,x轴表示时间。蓝线表示RR区间。特别是对于主动-iTBS状态(每个块的第二和第三次记录),RR区间有明显的差异,初始HR减速(由增大的RR斜率,红线表示)和更明显的HRV(由增大的RR变化率表示,或更大的振幅表示),两个受试者都接受了相同的协议:Sham-Active-Active-Sham (SAAS)


图2. 不同时间段的RR间隔的斜率,以及在刺激开始后的前30秒内,假性刺激和活动iTBS之间RR区间斜率的差异与治疗后HRSD降低之间的相关性。
 

04结论

应用于DLPFC的活性iTBS能够跨突触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特别是副交感神经分支,类似于传统rTMS方法所发现的。此外,数据表明,在基线诱导的自主神经变化越大,30个疗程后的临床反应越好。

05参考文献及DOI号

Iseger, T. A., Arns, M., Downar, J., Blumberger, D. M., Daskalakis, Z. J., & Vila-Rodriguez, F. (2020). Cardiovascular differences between sham and active iTBS related to treatment response in MDD. Brain stimulation, 13(1), 167-174.

Doi: 10.1016/j.brs.2019.09.016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