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测序(NGS)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已进入精准化、多维度的成熟阶段,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基因组信息深度挖掘与
临床决策支持的结合。
一、肿瘤诊断与分型
-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筛查
NGS通过检测BRCA1/2、MLH1、MSH2等基因变异,可识别遗传性乳腺癌、林奇综合征等高风险人群,指导预防性干预。例如,NCCN指南明确推荐对高危人群进行多基因联合检测。
- 复杂肿瘤鉴别诊断
在甲状腺结节、骨与软组织肉瘤等疑难病例中,NGS通过检测EWSR1、SS18等基因融合/重排,辅助区分良恶性及病理类型,减少误诊。例如,BRAF V600E突变可辅助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
二、靶向治疗与耐药监测
- 多基因联合检测
截至2024年8月,中国NMPA已批准20款基于NGS的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覆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癌种。例如,埃万妥单抗、莫博赛替尼等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变异的靶向药,依赖NGS实现精准用药。
- 耐药机制解析
NGS可同时检测EGFR、ALK等基因的突变及扩增,揭示耐药性机制(如T790M突变),指导序贯治疗策略调整。
三、免疫治疗评估
- TMB与MSI检测
NGS通过全外显子测序(WES)或定制基因包,高效评估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指导PD-1/PD-L1抑制剂使用。研究显示,定制基因包与WES结果一致性达90%以上。
- 免疫微环境分析
最新研究(2025年)开发了基于空间免疫特征的肝癌复发预测系统(TIMES),通过分析SPON2、ZFP36L2等基因的空间表达,准确率高达82.2%,优于传统TNM分期模型。
四、液体活检与动态监测
- ctDNA检测
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的NGS检测,可实时监测肿瘤进展及治疗响应,尤其适用于无法获取组织样本的晚期患者。例如,TMB和MRD(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已纳入临床指南。
- 复发预警
中国科大TIMES系统通过分析病理切片中的免疫细胞空间分布,预测肝癌术后复发风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五、技术进展与规范化
- 实验室自建检测(LDT)
中国政策支持医疗机构基于临床需求开发NGS检测方案,解决试剂盒基因覆盖有限的瓶颈,推动实体瘤和血液肿瘤诊疗的个性化。
- 成本与效率优化
非接触式打断仪(如达远辰光BoFU®100&BoFU®1600)、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等工具的应用,使单样本处理成本降低40%-60%,报告周期缩短至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