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结构
1.
天然 BP26 蛋白结构
- 三维构象:BP26 蛋白是牛布鲁氏菌外膜的主要脂蛋白,属于外膜蛋白(OMP)家族,其结构特征如下:
- N 端信号肽:前 20-25 个氨基酸为脂蛋白信号肽(含保守的脂锚定位点 Cys),经翻译后修饰连接脂质分子,锚定于细菌外膜。
- 核心结构域:由 180-200 个氨基酸组成,形成 β- 桶状跨膜结构(含 8-10 个 β- 折叠),桶状结构内侧亲水性氨基酸与周质空间互作,外侧疏水性氨基酸嵌入外膜脂质双层。
- 表面暴露环:包含多个抗原性环区(如 Loop 3、Loop 5),暴露于细菌表面,是宿主免疫识别的主要区域。
2.
重组 BP26 蛋白结构特点
- 原核表达结构:重组表达时通常去除 N 端信号肽,仅保留成熟肽段(约 180 个氨基酸),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其 β- 桶结构可通过圆二色谱(CD)验证,β- 折叠含量约 45%-50%。
二、分子量
- 天然 BP26 蛋白:成熟肽段分子量约 26 kDa(因此得名 BP26),加上脂质修饰后实际分子量约 28-30 kDa,SDS-PAGE 中迁移率略慢于理论值。
- 重组 BP26 蛋白:去除信号肽后理论分子量约 22-24 kDa(因不同菌株序列差异略有波动),无糖基化修饰,纯化后 SDS-PAGE 显示单一 24 kDa 条带(与天然蛋白脂质修饰前分子量一致)。
三、蛋白特性
1.
抗原性与免疫原性
- 种属特异性抗原:BP26 蛋白在牛布鲁氏菌中高度保守,与羊布鲁氏菌(B. melitensis)、猪布鲁氏菌(B. suis)的同源蛋白有 60%-70% 序列相似性,可作为牛布鲁氏菌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
- 免疫反应靶点:感染牛后,宿主产生的抗 BP26 抗体主要为 IgG,可通过 ELISA 或免疫印迹(WB)检测,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
2.
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 热稳定性:BP26 蛋白的 β- 桶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60℃处理 30 分钟仍保留部分抗原活性,但 100℃煮沸会导致结构不可逆破坏。
- 外膜锚定功能:脂质修饰的 N 端 Cys 残基与外膜磷脂共价结合,维持细菌外膜完整性,参与布鲁氏菌逃避免疫清除的机制(如抑制吞噬体 - 溶酶体融合)。
3.
免疫逃逸相关特性
- BP26 蛋白表面抗原环区可发生抗原变异(如氨基酸突变或糖基化修饰),降低宿主抗体识别效率,是布鲁氏菌慢性感染的致病机制之一。
四、纯化方式
根据重组 BP26 蛋白的表达系统及形式,常用纯化方法如下:
1. 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最常用)
- 表达形式:可溶性表达于细胞质或周质空间,少数情况下形成包涵体(需优化诱导条件)。
- 纯化流程:
- 破菌与分离:超声破碎细菌,离心收集上清液(可溶性蛋白),周质空间蛋白可通过渗透压休克法释放。
- 亲和层析(首选):
- 融合 His-tag 时,使用 Ni-NTA 柱纯化:平衡液(20 mM Tris-HCl, 500 mM NaCl, 10 mM 咪唑,pH 7.4)洗涤,250 mM 咪唑洗脱,纯度可达 85%-90%。
- 融合 GST-tag 时,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10 mM 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
- 凝胶过滤层析(精纯):通过 Superdex 75 柱去除聚合体或杂蛋白,进一步提高纯度至 95% 以上,同时验证蛋白单体状态(洗脱峰对应 24 kDa 分子量)。
- 脱盐与保存:透析至 PBS(pH 7.4),添加 50% 甘油(-20℃冻存)或 0.1% BSA(4℃短期保存),防止蛋白聚集。
2. 真核表达系统(酵母 / 昆虫细胞)
- 分泌型表达优势:毕赤酵母或杆状病毒 - 昆虫细胞可实现 BP26 蛋白的分泌表达,避免原核表达的内毒素污染,适合制备诊断用高纯度抗原。
- 纯化步骤:培养上清经离心、0.22 μm 滤膜过滤后,直接通过亲和层析(同原核)或离子交换层析(利用 pI 约 8.0 的正电荷特性,通过 SP Sepharose 柱纯化)。
3. 包涵体纯化(应急方案)
- 若表达条件不佳导致包涵体形成,需用 6-8M 尿素溶解,Ni-NTA 柱纯化后,通过梯度透析复性(添加 10 mM DTT 防止二硫键错误折叠),复性效率约 50%-60%,复性后需通过 ELISA 验证抗原活性。
五、表达系统对比
表达系统优点缺点适用场景
大肠杆菌
成本低、表达量高(50-200 mg/L)、操作简便
无脂质修饰(需体外添加脂质类似物)
常规诊断抗原、抗体筛选、科研基础研究
毕赤酵母
可分泌表达、翻译后修饰接近天然(如脂质锚定)
表达量中等(20-50 mg/L)
结构研究、疫苗候选抗原(需模拟天然修饰)
杆状病毒 - 昆虫细胞
天然构象完整、可修饰脂质基团
成本高、周期长(10-14 天)
病毒外膜模拟研究、高纯度诊断抗原
哺乳动物细胞(HEK293)
修饰最接近天然,但效率低
成本极高、表达量极低
高端科研(如蛋白 - 宿主互作机制)
六、纯化效果验证与应用
- SDS-PAGE 与 WB 验证:纯化后的 BP26 蛋白在 24 kDa 处显影,且可与牛布鲁氏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WB 条带清晰)。
- ELISA 应用:包被重组 BP26 蛋白(1-5 μg/mL)可检测牛血清中的抗布鲁氏菌抗体,与商业试剂盒(如 iELISA)的符合率达 90% 以上,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的现场筛查。
- 疫苗研究:BP26 蛋白与佐剂(如 Montanide)联合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 IFN-γ 和 IL-4,提示其兼具 Th1 和 Th2 型免疫应答,是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之一。
牛布鲁氏菌 BP26 蛋白作为外膜脂蛋白,其保守的 β- 桶结构和种属特异性抗原性使其成为布鲁氏菌病诊断与疫苗研发的关键靶点。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因低成本和高表达量成为首选,配合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可获得高纯度蛋白;真核系统(如酵母、昆虫细胞)则可更好地模拟天然脂质修饰,适用于结构与免疫机制研究。纯化后的 BP26 蛋白在血清学诊断(如 ELISA 试剂盒)和亚单位疫苗开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