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有蹄类原料-牛疏螺旋体概述与主要蛋白类型介绍

2025-07-1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1

一、牛疏螺旋体概述与主要蛋白类型
牛疏螺旋体是引起牛类疏螺旋体病(如蜱传回归热、关节炎)的病原体,其表面蛋白具有高度变异性,是逃避免疫识别的关键因子。主要研究的蛋白包括:
  • 外膜蛋白(OMPs):如 OspA、OspB、OspC 等,参与蜱媒介定植与宿主感染。
  • 鞭毛蛋白(FlaB):介导螺旋体运动,与侵袭力相关。
  • 热休克蛋白(Hsp):如 DnaK,参与应激存活。
  • 黏附蛋白(如 P66):结合宿主细胞外基质(ECM),促进组织定植。

二、代表性蛋白:外膜蛋白 OspA 的结构与分子量
1. 蛋白结构
  • 天然 OspA 结构: 
    • 跨膜拓扑:由 270-300 个氨基酸组成,形成 “发夹状”β- 桶结构,含 8 个跨膜 β- 折叠,N 端和 C 端均位于周质空间,中间环区暴露于外膜表面。
    • 抗原表位分布:表面环区(如 Loop 1、Loop 4)富含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稳定的抗原结构,是宿主抗体识别的主要区域,但易发生抗原变异(如氨基酸替换或糖基化修饰)。
  • 重组 OspA 结构:原核表达时通常去除 N 端信号肽(约 20 个氨基酸),保留成熟肽段(约 250 个氨基酸),以可溶性或包涵体形式存在,需通过圆二色谱(CD)验证 β- 折叠含量(约 40%-45%)。
2. 分子量
  • 天然 OspA:成熟肽段理论分子量约 31-32 kDa,因脂质修饰(N 端 Cys 连接脂肪酸)实际分子量约 34-36 kDa,SDS-PAGE 中迁移率略慢于理论值。
  • 重组 OspA(无修饰):去除信号肽后分子量约 29-30 kDa,纯化后 SDS-PAGE 显示单一 30 kDa 条带。

三、蛋白特性
1. 抗原性与免疫逃逸
  • 阶段特异性表达:OspA 在蜱媒介中高表达,帮助螺旋体在蜱肠上皮定植;感染宿主后,OspA 表达下调,被 OspC 等替代,形成免疫逃逸(抗原转换机制)。
  • 交叉反应性:与其他疏螺旋体(如B. burgdorferi)的 OspA 有 40%-60% 序列同源性,可能导致血清学诊断的假阳性。
2. 功能特性
  • 蜱 - 宿主传播媒介:OspA 与蜱肠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受体(如 TROSPA)结合,是螺旋体在蜱体内存活的关键因子。
  • 抗血清杀伤作用:天然 OspA 可激活补体依赖的杀菌作用,但重组 OspA 因缺乏脂质修饰,补体激活效率降低。
3. 稳定性
  • 热稳定性较差:55℃处理 15 分钟即开始变性,需在 4℃或 - 20℃(添加甘油)保存;耐蛋白酶水解能力强(β- 桶结构抵抗蛋白酶切割)。

四、纯化方式(以重组 OspA 为例)
1. 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 BL21/DE3)
  • 可溶性表达纯化流程: 
    • 诱导表达:IPTG(0.1-1 mM)诱导 4-6 小时,30℃低温可提高可溶性表达(减少包涵体形成)。
    • 破菌与上清获取:高压均质或超声破碎,4℃离心(12,000×g)30 分钟,收集上清液。
    • 亲和层析(首选): 
      • 融合 His-tag 时,使用 Ni-NTA 柱:平衡液(20 mM Tris-HCl, 500 mM NaCl, 10 mM 咪唑,pH 7.4)洗涤,250 mM 咪唑洗脱,纯度达 80%-85%。
      • 融合 GST-tag 时,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10 mM 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
    • 离子交换层析(精纯):利用 OspA 的 pI 约 6.5-7.0,通过 Q Sepharose 柱(阴离子交换)在低盐条件下结合,梯度 NaCl(0-1 M)洗脱,纯度提升至 95%。
  • 包涵体纯化(若不可溶): 
    • 8M 尿素溶解包涵体,Ni-NTA 柱纯化后,通过梯度透析复性(添加 5% 甘油和 0.1 mM DTT 防止聚集),复性效率约 30%-40%,需 ELISA 验证抗原活性。
2. 真核表达系统(酵母 / 昆虫细胞)
  • 毕赤酵母分泌表达: 
    • 优势:可实现 N 端脂质修饰(模拟天然 OspA),抗原性更接近天然蛋白。
    • 纯化:培养上清经离心、0.22 μm 过滤后,通过 Ni-NTA 亲和层析或疏水层析(HiTrap Phenyl)纯化,纯度达 90% 以上,适用于疫苗研究。

五、表达系统对比
表达系统优点缺点适用场景
大肠杆菌
成本低、表达量高(100-300 mg/L)、操作简便
无脂质修饰、内毒素污染
诊断抗原、抗体筛选、基础研究
毕赤酵母
可分泌表达、脂质修饰接近天然
表达量中等(30-80 mg/L)、周期长(5-7 天)
疫苗候选抗原、结构研究
杆状病毒 - 昆虫细胞
天然构象完整、修饰更复杂(如糖基化)
成本高、流程繁琐
高端科研(蛋白 - 宿主互作)
哺乳动物细胞(CHO)
修饰最接近天然,但效率极低
成本极高、表达量<10 mg/L
特殊功能研究(如补体激活)

六、纯化效果验证与应用
1. 验证方法
  • SDS-PAGE 与 WB:纯化蛋白在 30 kDa 处显影,与牛疏螺旋体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WB 条带清晰),与阴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 ELISA 检测:包被重组 OspA(5 μg/mL)可检测牛血清中的特异性 IgG,与间接免疫荧光(IFA)的符合率达 85%,适用于蜱传疏螺旋体病的现场筛查。
2. 应用场景
  • 诊断试剂:重组 OspA 作为包被抗原,用于 ELISA 试剂盒检测牛血清抗体,早期感染(蜱叮咬后 1-2 周)即可检出,比传统培养法更灵敏。
  • 疫苗研发:OspA 疫苗在实验动物中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阻止蜱媒介传播,但因天然抗原变异,需多表位嵌合设计以提高保护效力。
  • 致病机制研究:通过重组 OspA 突变体(如 Loop 区点突变)研究其与蜱受体的结合机制,为阻断传播提供靶点。

七、其他重要蛋白(鞭毛蛋白 FlaB)补充说明
1. 结构与分子量
  • 由 350-380 个氨基酸组成,形成螺旋状纤维结构,分子量约 40-42 kDa,重组表达(大肠杆菌)时去除信号肽后约 38 kDa,SDS-PAGE 迁移率与理论值一致。
2. 特性与纯化
  • 抗原性:FlaB 是保守抗原,不同疏螺旋体菌株间同源性>70%,可作为属特异性诊断抗原,但免疫原性较弱(Th1 型应答为主)。
  • 纯化方式:同 OspA,采用 His-tag 亲和层析 + 凝胶过滤(Superdex 200),纯度可达 90%,适用于属水平的血清学筛查(如区分疏螺旋体与其他螺旋体)。

牛疏螺旋体蛋白(如 OspA、FlaB)的结构变异性和功能多样性是其致病与传播的关键。重组蛋白技术(尤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为核心)通过优化表达与纯化工艺,可获得高纯度抗原,用于血清学诊断(如 ELISA)和疫苗研发。其中,OspA 因在蜱媒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阻断传播的重要靶点,而 FlaB 等保守蛋白则适用于属水平的病原检测。未来研究需关注抗原表位的多样性与修饰机制,以提升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疫苗的保护效率。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