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成果由Patrick Byers、Thomas Kellerer、MiaomiaoLi、Zhifen Chen、Thomas Huser和Thomas Hellerer团队完成,题为《Super-resolution upgrade for deep tissue imaging featuring simple implementation》,于2025年6月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重要发现
01核心技术原理
LiL-SIM的创新性设计包含三个关键突破:
光路改造:在传统双光子显微镜光路中添加柱面镜生成线聚焦照明,通过多夫棱镜和半波片组成的旋转模块实现照明图案的0°、60°、120°三角度旋转。多夫棱镜的机械旋转角度α可转化为2α的光场旋转,确保照明方向精确控制。
光片快门模式(LSS):sCMOS相机的LSS模式将曝光限制在照明线扫描的相邻7个像素带(带宽≈455nm),有效抑制散射荧光背景。与传统滚动快门(RS)模式相比,LSS在斑马鱼样本40μm深度处将调制对比度从0.07提升至0.2。
序列线扫描替代干涉条纹:通过步进式扫描单线焦点构建照明图案(非干涉产生),规避了生物组织中相位畸变对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干扰。
02分辨率与深度突破深层组织成像:在斑马鱼样本中,LSS模式将调制对比度维持阈值(>0.1)的成像深度从RS模式的<2μm扩展至56μm。小鼠心肌组织成像中,LiL-SIM在70μm深度清晰分辨出肌动蛋白纤维(间距≈146nm)。
03生物样本验证小鼠心肌:70μm深度处仍可分辨肌动纤维网络,而传统宽场成像(WiL-2PM)因散射背景无法重建超分辨信息。
创新与亮点
01突破散射组织成像瓶颈
传统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IM)在深层组织中因荧光散射导致调制对比度急剧下降。LiL-SIM首创将sCMOS相机的LSS模式与双光子线扫描结合:
LSS的物理屏障作用:仅曝光照明线邻近区域,彻底阻断散射光子污染,使调制对比度在56μm深度仍满足超分辨重建需求(>0.1)。
双光子激发的天然优势:非线性激发仅聚焦区域产生信号,规避荧光回程散射对成像的影响。
02低成本简易改装方案灵活的参数调控:通过扫描电压调节图案间距,支持40×/1.15NA至100×/1.49NA多种物镜。
03为活体研究开辟新路径多样本兼容性:成功应用于植物(松木)、哺乳动物(小鼠心脏)和模式生物(斑马鱼),支持肌动蛋白、细胞核等多种荧光标记。
总结与展望
LiL-SIM技术通过创新性地融合双光子线扫描照明、光场旋转与LSS检测模式,为深层生物组织超分辨成像提供了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首次在无需复杂自适应光学的条件下,将超分辨成像深度推进至70μm,分辨率达150nm,并兼容常规荧光标记。
当前技术仍受限于扫描速度(需优化多夫棱镜旋转延时)和光子效率(低双光子截面染料受限),未来可通过振镜K镜替代棱镜、平顶光束整形进一步提升性能。该技术有望推动神经突触、肿瘤微环境等深层动态过程的研究,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平民化”超分辨成像工具。
论文信息Byers P, Kellerer T, Li M, Chen Z, Huser T, Hellerer T. Super-resolution upgrade for deep tissue imaging featuring simple implementation. Nat Commun. 2025 Jun 25;16(1):5386.
DOI:10.1038/s41467-025-6074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