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智享药界 作者:虎仔奶爸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代表了癌症治疗的前沿方法。ADCs创新疗法将抗体的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性药物的效力相结合。将抗体、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连接,将小分子药物精确递送到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本文将分享目前已经由FDA批准的上市的ADCs药物以及简述ADCs药物未来发展方向。
ADCs药物扩大疗效-毒性窗
1.ADCs药物发展史
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和科学家Paul Ehrlich率先提出了针对微生物或肿瘤细胞靶向递送有毒物质的概念。
1983年,首个ADC临床试验开展,使用抗癌胚抗原(CEA)抗体与 长春地辛 偶联,探索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尽管初步显示疗效,但因剂量到达肿瘤部位的效率仅1%-2%,后续临床试验终止。
2000年,随着针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CD33靶向药物gemtuzumab ozogamicin的出现,ADC的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功。之后,brentuximab vedotin,被批准用于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2013年,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实体瘤的ADC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ADC,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症。
2.ADCs药物全球市场
2024年,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市场规模为114.3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约319.6亿美元,2025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83%。
3.ADCs药物抗原靶标
抗原靶标的选择对于ADCs药物的设计至关重要,首先抗原应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以降低“脱靶效应”(off-target toxicity),其次与靶抗原的结合应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内化,且应在肿瘤细胞表面及应不是分泌型的。FDA批准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靶抗原有CD19/CD22/CD30/CD33和CD79b,以及实体癌中的HER2/TROP2/NECTIN4/组织因子/叶酸受体α(FRα)。
4.FDA批准的15款ADCs药物
以及2025年批准AstraZeneca/Daiichi Sankyo联合研制的靶点为TROP2的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roway)用于HR+/HER2– BC;Abbvie研制的靶点为c-Met 的Telisotuzumab vedotin(EMRELIS™)用于NSCLC。
5.ADCs药物研发考量
抗原靶点:评估癌症与正常细胞中抗原的表达谱、抗原介导的内吞作用和抗原的亲和力(高表达可导致结合位点阻塞)。
6.ADCs药物未来研发趋势
在一项128个临床研究(2018 至2023年)中显示,正在研究的主要靶抗原是HER2,在II期临床试验中有大量HER2,而在I-II期临床实验中有97种HER2。这些ADC使用111个可切割连接体、4个不可切割连接物和13个未知连接体的组合。最常用的接头是瓜氨酸缬氨酸(Val-Cit)。就有效载荷而言,有90项研究关注微管聚合抑制剂,31项研究探索DNA损伤剂,最常用的有效载荷是MMAE。
处于临床期间的ADCs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