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案例分享:扫描电镜助力神经元与突触研究

2025-09-2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1

引言:
神经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显微技术的支持。扫描电镜凭借高分辨率与立体成像优势,已成为解析神经元超微结构与突触连接的重要工具。作为全球领先的台式电镜品牌,飞纳电镜推出的 Pharos STEM 生物电镜,将场发射技术与便捷操作相结合,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直观的成像体验。从神经元胞体、树突到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生物电镜能够在纳米尺度下清晰展现细胞器与膜结构细节,为神经系统功能研究提供关键证据。飞纳电镜不仅降低了电镜操作的门槛,更助力生命科学、医学和教育领域快速开展实验观察,加速科研成果的产生。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负责接收、整合、处理和传输信息,是构成复杂神经网络的基础。神经元可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胞体
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均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

树突
从胞体延伸出的分支状突起,表面常有大量树突棘,其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神经元接受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与其树突的分支程度以及树突棘的数量密切相关。

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一般有胞体发出,短者仅数微米,长者可达一米以上,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运动神经元模式图

图片来自《组织学与胚胎学》人卫第9版教材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为突触(synapse)。突触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树突棘连接,分别形成轴-体突触、轴-树突触或轴-棘突触。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点突触两类。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般所说的突触。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内的同类神经元之间,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化学突触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片来自《组织学与胚胎学》人卫第9版教材

扫描电镜下的神经元与突触
以下图片来自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均为 Pharos STEM 台式场发射生物电镜的实拍图。

神经元
神经元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呈椭圆形,轴突、线粒体等结构清晰可见,核膜可见清晰的双层膜结构。可见神经细胞的突起穿行于神经纤维间,突起内见少数线粒体。

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后成分对应的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前成分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内有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或调质)。突触间隙的宽度为 15-30 nm。突触后膜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及离子通道。

Pharos STEM 台式场发射生物电镜
操作简单,无需专业操作人员,适合学生操作;15 秒超快抽真空,40 秒成像,让您的研究快人一步;体积小巧,但功能不减,优于 1nm 的分辨轻松观测各种生物样品。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