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做对了实验,却错在单位上?小动物活体成像4个单位一次讲清

2025-10-13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0

同一只动物、同一张图上,把显示单位从“荧光效率”切到“P/S”,数值立刻就换了一个量级;再切到“灰度值”,结果又完全不同。别急着怀疑自己做错了,其实这些差异都合理——因为每个单位关注的物理量不一样。那报告里该写哪一个呢?答案取决于你到底想比较什么。接下来,文章会先把四个常见单位的作用说清楚,再逐个展开。

 

 

一句话速览

灰度值:就是相机里看到的亮暗数字。受曝光和增益影响特别大,只能用来看有没有信号,但不能拿它做统计。

P/S:指每秒收集到的总光子数。适合用来回答“总体有多少”,但记得要用同样大小的ROI才能比。

辐亮度(P/S·cm-2·sr-1):可以理解成“单位面积有多亮”。适合做像素级或单位面积的比较,对距离不算太敏感,不过会受离焦和遮挡影响。

荧光效率([P/S·cm-2·sr-1]/[µW·cm-2]):发光强度/照在样品上的光强。只在荧光实验里用,尤其适合做跨天、跨动物的对比。

 

灰度值(Gray value/ADU)

是什么:就是相机把明暗程度转成的数字。

看什么:主要用来确认有没有信号、调对焦和取景。

怎么比:别拿它做统计,不同曝光/增益下无法横向比较。

常见误区:直接用灰度值来量化,甚至还横向比。

 

P/S(photons per second,光子总通量)

是什么:选中的ROI里,每秒收集到的总光子数。

看什么:整体信号有多少。比如生物发光看“总负荷/总细胞量”,荧光看“总体强度”。

怎么比:一定要先把ROI的大小和位置固定,再做组间或纵向比较。

常见误区:ROI 变大,P/S自然变大,不同大小的ROI拿来直接比会严重误导。

 

P/S·cm-2·sr-1(Radiance,辐亮度)

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的亮度,可以理解成“每块有多亮”。

看什么:信号分布、热点在哪、单位面积的差异(像素级热图)。

怎么比:同样的成像参数下,可以跨动物、跨天对比。但要小心离焦和饱和。

常见误区:以为辐亮度跟距离完全无关,其实还会受散射、吸收、离焦、遮挡的影响。很多异常波动往往是成像条件不同。

 

[P/S·cm-2·sr-1]/[µW·cm-2](Radiant Efficiency,“荧光效率”)

是什么:发射辐亮度除以打在样品上的光强,可以理解成把“打光不均”校正掉。

看什么:最适合做跨动物、跨天、跨位置的公平比较。

怎么比:在同一滤片和相机参数下最靠谱,对高度差、中心/边缘差也更不敏感。

常见误区:误用在生物发光,因为没有外部激发,分母是零;另外,相机一旦饱和,这个数值就没意义了。


 

选择建议

只是想确认有没有信号:先把曝光和焦距调好,这时候看“灰度值”就够了。

例:新荧光探针第一次上机,先看看有没有荧光、要不要延长曝光;生物发光第一次加底物,也只是确认灯亮没亮。

要做报告、统计或画生长曲线:选P/S(总通量)。

例:皮下接种Luc细胞后,连续7天追踪“肿瘤总负荷”;或者在败血症模型里,比较三组小鼠的“全身菌量变化”。
 

生物发光的实验原理与流程

图源生物器材网https://www.bio-equip.com/showarticle453137025.html

 

生物发光里想看分布/热点:用辐亮度(P/S·cm⁻²·sr⁻¹)。

例:同一只动物里,区分原发灶和肺转移灶哪个更活跃;或者在同一张图里比较肝、脾局部亮点。

荧光实验里只看单张图的空间分布和边界:同样用辐亮度。

例:用ICG看器官纹理;肿瘤手术导航时观察边界清不清楚;或者给药 30分钟后,看肿瘤内外分布是不是均一。

荧光实验里要做跨天/跨动物/不同高度的公平比较:选荧光效率。

例:三组小鼠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近红外纳米探针,24小时后比较肿瘤摄取的强弱;哪怕不同批次动物高度不一,或者成像位置在视野中心/边缘,这个指标都更稳。

 

 

实操与踩坑

 统一口径:滤片、位深、bin、曝光、增益、动物高度都要记录好。只有把这些条件统一,跨天实验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 脱毛/裸鼠:最好用裸鼠。如果是有毛小鼠,要提前12-24小时脱毛,并冲掉残留,主要是为了减少散射和自发荧光。

▷ 姿态和高度:动物要摊平,别让目标区被挡住。做纵向实验时,固定在同一高度档,先对好焦再拍。

▶ 饱和与自检:看直方图,避免饱和。如果亮点随着高度变化很大,或者边缘发虚,多半不是生物学信号,而是相机饱和了。

 色阶与伪信号:注意直方图和色阶。如果最高值很低、峰值靠左,或者重复拍也复现不了,多半是伪信号或自发荧光。

▶ 反光与杂散光:金属夹、湿表面、透明胶都容易反光,要去掉。底下最好铺黑色、低自发荧光的垫材。

 荧光定量:做浓度或批次对比时,在同一视野放一个标准,方便画标准曲线。如果只是看分布,可以不用做。

▶ 数据留存:别忘了导出原始实验结果和参数日志,一起保存下来,后续分析或复现都要靠它。


图注:去毛能显著提升表面荧光成像信号;毛发同时阻挡激发与发射光,腹部去毛后注射点荧光明显增强。

图源https://resources.revvity.com/pdfs/tch-ivis-spectrumct-general-and-technical-considerations-for-2D-and-3D-imaging.pdf(Figure 6)

 

常见问答

Q:我把显示单位从“荧光效率”切成“P/S”,结果数值差很多,谁对?

A:都对。它们本来就描述的是不同的东西:荧光效率已经除以照度,而P/S没有。只要报告时把单位写清楚、图例标好,就没问题。

 

Q:为什么同一位置,Radiance几乎不随高度变,但P/S会变?

A:辐亮度是“每面积每立体角”的量,几何伸缩对它影响小;P/S是面积积分,成像几何或ROI面积变化会直接改变总量。


Q:生物发光能用“荧光效率”吗?

A:不能。生物发光没有外部激发,分母就是0,所以算不出来。

 

Q:同一张图,同样的单位,单图分析和多图分析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A:这也是正常的。多图分析里软件会做时间归一化,让每张图可比;这样单位时间发生了变化,数值会有偏移,但比值和趋势不受影响。

 

关于我们的活体成像系统

前面讲了这么多单位的区别和使用场景,可能有人会想:实际操作时要怎么才能又快又准地拿到这些指标?这正是我们的活体成像系统的设计重点——不仅能拍清楚,还能帮你比得放心、复现得出来。
核心亮点

▷ 双模成像:支持生物发光+荧光,一键切换显示单位(P/S、辐亮度、荧光效率、灰度值)。

▶ 荧光效率直算:内置激发照度标定与位置校正,荧光实验可以直接输出荧光效率,跨动物、跨天对比更省心。

 视野与温控:电动升降台预设3档高度,切换视野快;载样台恒温加热,并兼容吸入麻醉接口。

▶ 定量友好软件:ROI框选、背景自动扣除即可出结果;支持批量分析、参数模板复用,原始数据和报告图可同时导出。

▷ 光学扩展:基础 400-800nm 标配,多通道滤片可扩展到近红外(900-1700nm),还可加装X光模块,满足光谱分离和多色成像需求。

 自动记录:曝光、增益、滤片和几何信息都会自动保存,保证实验口径一致,复现实验更安心。


 

获取与试用

支持线上演示;如需方案书(含选型建议与SOP),请联系020-28212728。

——把“单位”这件看似小事处理好,后面的数据才真的可比、可复现,也才敢放心发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