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展示了全脑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血管成像,清晰识别了包括Willis环在内的主要血管结构,证明该技术在全脑范围内的成像能力。此外,通过追踪微泡运动,研究者成功量化了血流速度(8.8–55 mm/s)和血流量(0.1–279 μL/min),涵盖了从微血管到主血管的动态范围。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在非人灵长类中实现高分辨率、非侵入性脑血管结构与功能成像的潜力。
研究使用的是Iconeus超声功能及血流成像仪,礼智生物自2019年将ICONEUS品牌引进国内以来,积累了丰富的fUS及ULM技术的手术、实验和数据分析经验,欢迎联系礼智详细了解这一技术(联系方式见文末)。
Iconeus超声功能及血流成像仪
图1. 松鼠猴的经颅超声定位显微镜技术
a. 采集设置: 实验准备过程,包括麻醉动物的头部固定、剃毛、涂抹超声凝胶以及放置超声探头和连接系统。
b. 成像序列: 成像方法,发射不同角度的平面波并复合形成图像,然后将每200幅图像分组为一个数据块。
c. 图像处理流程: 概括了图像处理的几个关键步骤:SVD滤波、微泡定位与追踪(示意图)以及轨迹累积。
图2. ULM采集参数的优化
本图通过微泡密度图(暖色标)和速度图(蓝红色标)等,系统性地展示了不同采集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环相关曲线评估图像质量。
优化参数包括: 发射频率、发射电压、帧率、平面波数量、角度孔径、半周期数和占空比。
图3. 松鼠猴的血管解剖结构
a. 内侧矢状面观: 展示了该切面上的微泡密度图,并标注了从浅到深的多个解剖标志血管。
b. 冠状面序列: 显示了在1.4厘米范围内每隔1毫米采集的冠状面微泡密度图,Y0为参考平面。
图4. 系统和图像分辨率
a. 平均FRC曲线: 通过傅里叶环相关分析确定系统的分辨率极限为9.52微米。
b. 亚波长结构可检测性: 通过分析一条小皮质血管的强度剖面图(显示其半高全宽)来证明系统能够分辨亚波长级别的结构。
图5. 灌注特性
a. 冠状面速度图: 显示了一个冠状面的血流速度分布,并标明了浅层和深部感兴趣区。
b. 皮质血管段速度剖面: 展示了一段皮质血管及其对应的速度分布,用半高全宽标示。
c. 大型深部血管段速度剖面: 展示了一段大型深部血管及其对应的速度分布,同样用半高全宽标示。
研究应用价值
本研究为非人灵长类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脑血管成像新工具,具有重要的科研与临床转化价值。
在基础神经科学中,该方法可用于研究神经血管耦合机制、脑血流调节及血管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穿透性小动脉水平,这些结构是神经血管功能的核心。
在疾病研究中,该技术有望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与机制研究,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血流减少、小血管病或卒中后的血管重塑过程。其无创特性允许在同一动物中进行长期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或治疗反应。
此外,该研究为临床超声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推动了超声血流成像在更大脑容量、更复杂颅骨结构中的应用。未来或可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前规划、脑血流监测及药物递送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101/2025.08.05.667956
想要获取本篇文献的老师同学们,可以拉到文末扫码添加礼智小客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