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献速递:顶刊CNS神经领域研究新进展11月(上)

2025-11-1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70

文献速递
小编汇总了2025年11月上旬在Nature、Science、Cell 三大国际顶刊上发表的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览!

想要获取原文的老师同学们,可以拉到文末,扫码添加礼智小客服为好友哦!
  •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蛋白质网络是怎样的?
  • 少突胶质细胞是如何被调控成熟的?
  • 慢性创伤性脑病患者的大脑神经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黑猩猩具备元认知能力吗?
  • 不同诊断年龄的自闭症患者其发育轨迹是否一样?
  • 感知决策过程中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 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神经结构基础
  • 晚发型AD有哪些风险位点?
  • 神经元活动依赖性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 神经元与小细胞肺癌之间怎么形成突触?
1、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蛋白质网络是怎样的?
 

 
2025年10月30日,美国学者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Multiscale proteomic modeling reveals protein networks driving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整合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脑区的大规模蛋白质组与遗传数据,构建了多尺度蛋白质网络模型
 
研究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神经元蛋白质共表达子网络与AD关联最为显著。通过融合遗传和蛋白质组数据,团队构建了蛋白质因果网络并识别出关键驱动蛋白(KDPs)。值得注意的是,在胶质-神经元网络中的核心驱动蛋白AHNAK,在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AD模型中获得实验验证:下调星形胶质细胞驱动因子AHNAK能有效降低pTau和Aβ水平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AD中失调的蛋白质调控网络,为开发创新疗法奠定了分子基础。
DOI:10.1016/j.cell.2025.08.038

2、少突胶质细胞是如何被调控成熟的?

2025年10月30日,美国学者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Transient gene melting governs the timing of oligodendrocyte matur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SOX6调控少突胶质细胞成熟时序的新机制

研究发现,当前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后,SOX6从超级增强子重新分布并聚集于特定基因区域,驱动染色质解凝聚并激活维持细胞未成熟状态的基因程序。抑制SOX6可关闭这些未成熟基因位点,显著加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和髓鞘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脑中,携带这种SOX6未成熟基因特征的细胞大量聚集。动物实验证实,反义寡核苷酸降低Sox6水平能有效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

该研究确立了SOX6作为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促进髓鞘再生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靶点。
DOI:10.1016/j.cell.2025.07.039

3、慢性创伤性脑病患者的大脑神经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5年10月30日,美国学者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Diverse somatic genomic alterations in single neurons in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揭示慢性创伤性脑病(CTE)患者神经元体细胞突变特征。

通过采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CTE患者、遭受重复性头部撞击(RHI)但未患病者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前额皮质神经元进行分析,发现CTE神经元存在显著的双链单核苷酸变异和短片段缺失突变,其突变模式与AD具有相似性——短缺失突变特征与COSMIC ID4特征及拓扑异构酶1活性相关,单核苷酸变异则与氧化损伤机制吻合。值得注意的是,仅遭受RHI未患病者的突变负荷与正常对照相当,提示CTE发病存在独立于单纯头部撞击的特定机制。这些富集于神经元关键功能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转录组失调,共同推动神经退行性病变进程。

该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靶点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DOI:10.1126/science.adu1351

4、黑猩猩具备元认知能力吗?

2025年10月30日,德国、美国、乌干达以及英国的学者在Science期刊上联合发表了题名为“Chimpanzees rationally revise their beliefs”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严谨实验证实黑猩猩具备理性修正信念的高级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设计奖励定位任务,观察黑猩猩在面对矛盾证据时如何调整初始信念。结果显示,当替代信念的支持证据较弱时,黑猩猩坚持原有信念;而当支持证据更强时,它们会理性修正初始判断。这种信念修正模式符合理性信念修正的形式模型,表明黑猩猩能够对证据进行显性表征和权重评估。研究结果证明,黑猩猩在反思性认知过程中具备元认知能力,能够主动评估相互冲突的证据。

该发现突破了以往对动物认知能力的认知,为研究理性思维的演化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DOI:10.1126/science.adq5229

5、不同诊断年龄的自闭症患者其发育轨迹是否一样?

2025年10月1日,全球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在Nature期刊上联合发表了题名为“Polygenic and developmental profiles of autism differ by age at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通过分析四个独立出生队列的纵向数据,首次揭示了不同诊断年龄自闭症患者的异质性发展轨迹和遗传特征

研究发现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发展轨迹早诊自闭症与童年期较低的社交沟通能力相关,其多基因因子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心理健康问题仅呈中等遗传相关性;而晚诊自闭症则与青春期增加的社会情绪行为困难相关,其多基因因子与ADHD及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中高度遗传相关性。全基因组常见变异可解释约11%的诊断年龄差异,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的贡献度相当。

这些发现证实了早诊与晚诊自闭症在发育轨迹和遗传谱系上的本质差异,为理解自闭症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DOI:10.1038/s41586-025-09542-6

6、感知决策过程中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2025年9月17日,美国学者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Transitions in dynamical regime and neural mode during perceptual decisions”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无监督深度学习分析大鼠前额皮质与纹状体的数百个神经元活动,揭示了知觉决策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研究发现证据累积过程中神经轨迹经历两个连续状态:初期由感觉输入主导,后期转为自主动力学主导,且神经模式流动方向与初期近乎正交。这种动力学状态的转换标志着决策承诺时刻——即个体形成决定的瞬间。研究人员建立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可估算每次试验的神经推断承诺时间(nTc),该时间点不受刺激呈现或反应执行时间锁定,而是在试次间广泛变化。行为学分析证实:nTc前的证据影响决策结果,而nTc后的证据则无影响。

该发现表明决策承诺涉及动力学状态与神经模式的快速协同转换,nTc为研究大脑内部状态的瞬时变化提供了新型神经标记。
DOI:10.1038/s41586-025-09528-4

7、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神经结构基础

2025年9月17日,加拿大、荷兰、美国以及中国的学者在Nature期刊上联合发表了题名为“A neuronal architecture underlying autonomic dysreflexi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神经结构基础
 

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会形成引发异常高血压的特定神经元架构,同时发现硬膜外电刺激可激活一个相互竞争但部分重叠的神经架构来安全调控血压。关键突破在于发现这两种对抗性神经架构汇聚于同一神经元亚群,据此设计的机制干预方案成功逆转了小鼠、大鼠和人类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该发现为开展关键性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推动硬膜外电刺激成为治疗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有效方法,有望解除脊髓损伤患者每日面临的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DOI:10.1038/s41586-025-09487-w

8、晚发型AD有哪些风险位点?

2025年9月3日,美国以及印度的学者在Nature期刊上联合发表了题名为“PICALM Alzheimer’s risk allele causes aberrant lipid droplets in microglia”的研究论文,通过分析人iPS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系统鉴定了26个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OAD)风险位点中的功能性风险变异,其中多数具有小胶质细胞特异性

研究发现PICALM基因的LOAD风险等位基因(rs10792832)会降低转录因子PU.1结合能力,导致PICALM表达下降,进而损害小胶质细胞对Aβ淀粉样蛋白和髓鞘碎片的吞噬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携带该风险等位基因的小胶质细胞表现出胆固醇合成和脂滴形成通路的转录富集。通过遗传和药理学干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PICALM表达下调与脂滴积累、吞噬功能缺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该研究揭示了PICALM基因座通过脂滴异常积累导致LOAD易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靶点。
DOI:10.1038/s41586-025-09486-x

9、神经元活动依赖性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2025年9月10日,美国学者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Neuronal activity-dependent mechanism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hogene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神经元活动对小细胞肺癌(SCLC)进展的关键调控作用

在肺部,切断迷走神经可显著抑制原发性SCLC肿瘤的发展;在大脑中,SCLC细胞通过两种机制利用神经元活动:一是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元通过旁分泌作用驱动肿瘤增殖,二是SCLC细胞与神经元形成功能性突触,在神经元活动时产生去极化电流和钙瞬变,从而促进颅内肿瘤生长。

这些发现证实神经元活动通过突触和旁分泌双重机制调控SCLC的发病过程,为理解这种高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进展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DOI:10.1038/s41586-025-09492-z

10、神经元与小细胞肺癌之间怎么形成突触?

2025年9月10日,德国,美国,比利时以及英国的学者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名为“Functional synapses between neurons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小细胞肺癌(SCLC)与神经元之间形成功能性突触的新机制

通过体内插入突变筛选及跨物种基因组验证,研究发现小鼠和人类SCLC均表达神经元、突触和谷氨酸能信号相关基因。电生理和光遗传学实验证实,SCLC细胞能够接收NMDA受体和GABA_A受体介导的突触输入,并在体外和体内与神经元形成突触结构。这种神经-肿瘤相互作用具有促癌效应:与迷走感觉神经元或皮质神经元共培养时,SCLC细胞增殖显著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在SCLC自体小鼠模型中,抑制谷氨酸信号展现出治疗潜力

该研究证明SCLC细胞通过劫持突触信号驱动肿瘤生长,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新靶点。
DOI:10.1038/s41586-025-09434-9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