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将NO激活的NIR-II有机小分子荧光成像应用于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

2025-11-11     来源:恒光智影     点击次数:122

本文要点: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可被一氧化氮高效激活的D-π-A-π-D型有机小分子CTBA。该分子在可见光区具有吸收和发射特性,当与肿瘤微环境中过量一氧化氮反应后,可转化为新型结构分子CTBT,在808 nm激发下展现出卓越的NIR-II荧光、光动力及光热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激活探针首次实现三大关键特性的融合:(1)用于深组织可视化的NIR-II成像能力;(2)按需激活响应功能进行治疗;(3)光动力-光热协同效应,这是此类集成系统的首次报道。凭借其"开关式"特性,该探针显著降低了成像背景噪声及光疗过程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通过CTBA与PS1000-PEG2000自组装构建的CTBA-NPs,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实现了高度精准高效的肿瘤诊疗,为设计激活型多功能NIR-II荧光探针提供了创新策略。
 

 


 

方案1.(a)CTBA NPs制备方案(b)可激活NIR-II荧光CTBA NPs成像引导PDT/PTT协同治疗的机制

 

为获得具有NO响应的NIR-II发射的荧光团,研究者将苯并[c][1,2,5]噻二唑-5,6-二胺作为电子受体与电子供体环戊烯并[2,1-b:3,4-b']二噻吩(CPDT)及噻吩单元结合,构建出D-π-A-π-D型有机荧光分子CTBA。作为电子供体,CPDT在结合合适电子受体时,可使探针在激光激发下实现光动力或光热效应,其高电子密度特性还能确保荧光团在近红外II区发射。同时引入的富电子噻吩单元作为π桥,增强了电子离域化。CTBA的合成路线如图1a所示。当受体与一氧化氮反应后,CTBA可转化为新型结构CTBT,进而引发光物理性质变化(图1b)。首先通过光谱表征发现:CTBA在300-550 nm范围内吸收(峰值385 nm),发射光谱覆盖450-750 nm(最大发射560 nm)。当苯并[c][1,2,5]噻二唑-5,6-二胺被一氧化氮氧化形成更强受体5H-[1,2,3]三唑并[4,5-f]-2,1,3-苯并噻二唑时,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增强,导致能隙减小并实现显著红移。因此向CTBA溶液加入NO后,吸收光谱红移至600-900 nm,发射光谱则转移至NIR-II窗口(800-1200 nm),并伴随强NIR-II荧光(图1d)。MALDI-TOF-MS证实了CTBA与NO反应后三唑衍生物CTBT的形成(图1e),在1143处观察到特征质谱峰。

 

图1. CTBA的设计、合成及对NO的响应特性

 

为探究探针与一氧化氮反应前后光谱性质变化的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CTBA与CTBT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特性。如图1f所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主要分布于整个共轭骨架,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则集中于受体部分,表明两者均存在明显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分子内电荷转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TBT受体具有更强的吸电子能力,其LUMO电子较CTBA更集中于受体区域,导致LUMO能级从-2.11 eV降至-3.11 eV。同时伴随HOMO能级部分升高,最终使CTBT的HOMO-LUMO能隙减小至1.32 eV。更窄的能隙更易实现长波长吸收,这与实验观测到的显著光谱红移现象一致。这些光谱性质变化表明,CTBA可作为理想的NIR-II荧光探针用于一氧化氮检测。


图2. CTBA-NPs的制备、光物理特性及对一氧化氮的响应

 

为提高生物医学应用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纳米共沉淀法通过PS1000-PEG2000包封 CTBA构建CTBA-NPs。随后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如图2a所示,CTBA-NPs的光谱与CTBA相似,吸收范围300-550 nm,发射范围500-750 nm。图2b显示CTBA-NPs的水合粒径约为96 nm。扫描电镜(SEM)图像表明其形貌呈均匀球形。在水中储存30天后,CTBA-NPs的粒径、吸收及荧光光谱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证实其具有优异的胶体稳定性(图2c-e)。此外,CTBA-NPs在生物条件下的稳定性也得到评估。7天内其光谱特性及粒径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证实其出色的系统稳定性。

接下来研究了CTBA-NPs对NO的光学响应特性。无NO存在时未观察到695 nm处的吸收峰,但加入NO后该吸收峰出现并随NO浓度增加持续增强(图2f),在0-25 μM浓度范围内与NO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应地,CTBA-NPs在925 nm处的发射强度也随NO浓度增加而增强,展现出优异的线性相关性(图2g)。类似地,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信号强度也随NO浓度增加逐渐增强(图2h)。CTBA-NPs在加入NO后吸收光谱及NIR-II荧光信号的变化归因于邻苯二胺受体基团被NO氧化为更强受体,从而强化了整个分子的ICT过程。进一步探究CTBA-NPs与NO的反应持续时间,向CTBA-NPs溶液中加入过量NO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吸收和发射光谱。如图S15†所示,随时间延长,CTBA-NPs在695 nm处的吸光度及925 nm处的强度逐渐增强并于4小时后达到平台,证实CTBA-NPs可在4小时内完全与外源性NO反应。同时测试了不同pH条件下的响应速率,CTBA-NPs在酸性条件下激活更快,因此肿瘤组织的酸性微环境更有利于该激活过程的发生。为验证CTBA-NPs对NO响应的特异性,将其与多种生物相关分析物(如活性氧、活性氮、蛋白质及金属离子)共同孵育。如图2i所示,仅在NO存在时695 nm处吸光度显著增强,而其他干扰物孵育后保持不变,表明CTBA-NPs对NO具有高度选择性。


图3. CTBA-NPs的光动力和光热性能

 

如Jablonski分子能级图(图3a)所示,除辐射跃迁途径产生的荧光外,非辐射跃迁与系间窜越(ISC)途径也可能产生有效的光热或光动力效应。因此,本文评估了CTBA-NPs与一氧化氮作用前后的光治疗能力。首先,为检测近红外光激发产生的活性氧(ROS),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DCFH-DA)作为指示剂。在ROS存在时,DCFH-DA会被氧化为高荧光强度的2,7-二氯荧光素(DCF)。如图3b、c所示,未与一氧化氮反应的CTBA-NPs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几乎不产生ROS(因其在808 nm处吸收可忽略),但当其与NO完全反应生成产物CTBT后,2.5 μM浓度下即可观察到大量ROS生成;浓度达10 μM时,ROS产量可达空白组的70倍。这表明CTBA-NPs经一氧化氮激活后具有显著的光动力效应。

此外,对CTBA-NPs的光热能力进行评估(图3d-f)。未激活状态下,808 nm激光照射未引发明显热效应;但经NO激活后,10 μM、25 μM和50 μM CTBA-NPs溶液温度在10分钟内分别升高12.2°C、17.4°C和22.1°C。通过图3g的温度变化曲线及图3h拟合公式计算,其光热转换效率η达22.3%。光热稳定性测试显示(图3i),经过五次激光开关循环,溶液温度升降趋势未出现明显波动,证实NO激活的CTBA-NPs具备良好的光热稳定性。综上,体外实验表明CTBA-NPs在NO激活前几乎无光治疗效应,而激活后在808 nm激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动力与光热协同治疗效果。这种"开关式"策略使其在肿瘤治疗应用中更具可控性。


图4. CTBA纳米粒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抗肿瘤作用

 

首先通过MTT法评估了CTBA-NPs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如图4a所示,当CTBA-NPs浓度在0-100μM范围内时,细胞存活率均保持在80%以上,表明CTBA-NPs具有优异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可进一步用于体内应用。随后评估了CTBA-NPs在HepG2细胞中的摄取性能。图4b、c显示,通过共聚焦显微镜(CLSM)可清晰观察到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摄取现象:CTBA-NPs在8小时即可被HepG2细胞明显摄取,12小时完成内化,说明其能高效进入细胞,从而进一步探索光疗研究。鉴于CTBA-NPs可被一氧化氮有效激活,本文在不同条件下对癌细胞的毒性进行测试。图4d、e表明:当CTBA-NPs未被NO激活时,即使808 nm激光照射下HepG2与H22细胞,存活率仍高于80%;同样,NO激活但无激光照射时,对细胞的毒性也较低。这证实CTBA-NPs在缺乏NO和激光的条件下不会损伤细胞,确保其对正常组织的生物安全性。反之,当CTBA-NPs浓度达50 μM且被NO激活后,808 nm激光照射下两种癌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23%与~21%,激活态的CTBA-NPs在激光作用下产生显著的光动力与光热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损伤凋亡。

为验证该结果,研究者进行了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calcein AM/PI)双染荧光成像实验。图4f显示,仅当CTBA-NPs被NO激活并接受激光照射时才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与MTT结果一致。进一步通过DCFH-DA检测HepG2细胞内ROS水平发现(图4g),NO激活联合激光照射组产生明显绿色荧光,证实激活态CTBA-NPs可通过光动力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因此,该可激活光疗系统对正常细胞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同时展现出强大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

 

图5. CTBA-NPs 的 NIR-II 窗口中的体内肿瘤成像

 

由于深层组织穿透能力对近红外二区(NIR-II)成像至关重要,在开展活体成像前,首先评估了CTBA-NPs的组织穿透性能。如图5a所示,当CTBA-NPs与一氧化氮完全反应后,可产生明亮的NIR-II荧光。在未覆盖鸡胸肉组织的条件下,调节浓度后的CTBA-NPs与吲哚菁绿(ICG)在相同成像条件下亮度相当。但随着组织厚度逐渐增加,ICG信号强度显著下降,同时信背比(SBR)降低、半峰宽(FWHM)增大,成像分辨率明显劣化(图5b、c)。相比之下,当组织厚度小于4 mm时,CTBA-NPs的荧光信号仍能保持SBR>2;即使厚度增至6 mm,仍可观测到其特征荧光信号。总体而言,CTBA-NPs在NIR-II成像中的SBR与FWHM指标均优于ICG,证实其适用于理想的活体NIR-II成像。

随后将CTBA-NPs应用于小鼠肿瘤NIR-II成像。通过增强渗透滞留(EPR)效应,CTBA-NPs可富集于肿瘤部位,并被肿瘤微环境中过量的一氧化氮激活。激活产物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呈现显著NIR-II荧光。如图5d、e所示,12小时即可在肿瘤部位观察到明显荧光发射,随着CTBA-NPs持续富集及一氧化氮激活作用增强,72小时内荧光强度逐渐提升。值得注意的是,CTBA-NPs的NIR-II荧光具有一氧化氮特异性激活特性,成像过程中背景信号几乎不可见,表明该纳米荧光探针能实现灵敏、精准的肿瘤NIR-II成像。进一步通过瘤内注射脂多糖(LPS)溶液刺激炎症产生更多一氧化氮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再次验证其激活机制。

最后对处死小鼠进行离体NIR-II成像。如图5f-i所示,得益于激活成像的特异性,小鼠主要器官均未观察到明显NIR-II荧光信号。LPS刺激后,其胃部和肠道出现微弱荧光,可能源自肿瘤部位激活的CTBA-NPs经消化系统代谢所致。但由于该信号强度远低于肿瘤组织,不会影响活体成像的准确性。这些结果表明,CTBA-NPs凭借一氧化氮特异性激活能力,可成为兼具肿瘤诊断与治疗潜力的优异NIR-II成像剂。


图6. CTBA纳米粒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为验证CTBA-NPs的光治疗潜力,随后在H22荷瘤小鼠模型中评估了其体内抗肿瘤效果。如图6a所示,将H22细胞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体内,待肿瘤体积生长至200±50 mm³时,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4只):(1)PBS处理组;(2)PBS联合激光组;(3)CTBA-NPs处理组;(4)CTBA-NPs联合激光组(图6b)。如图6c、d所示,CTBA-NPs被肿瘤微环境中过量的一氧化氮激活后,在808 nm激光照射下表现出显著的光热效应,肿瘤部位温度可升高超过20°C,这与体外光热实验结果一致。从接种肿瘤起每2天测量各组小鼠体重与肿瘤体积。图6e显示各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而图6f-h表明G1、G2、G3组的肿瘤快速生长且无抑制效果,说明单独使用激光或CTBA-NPs均无法杀伤肿瘤细胞。值得注意的是,当CTBA-NPs与808 nm激光协同治疗时,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该现象归因于被一氧化氮激活的CTBA-NPs在激光作用下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ROS,并发挥显著光热效应。此外,通过不同组别治疗后肿瘤组织的H&E染色进一步评估了CTBA-NPs的抗肿瘤能力。图6i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在光激发下呈现明显的细胞核损伤,表明细胞发生凋亡与坏死。综上,该可激活光疗系统展现出显著的肿瘤消融能力与卓越的生物安全性。

 

总之,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可被一氧化氮激活的D-π-A-π-D型近红外二区诊疗一体化荧光探针,采用高电子密度给电子体CPDT与一氧化氮响应基团苯并[c][1,2,5]噻二唑-5,6-二胺受体结合,获得小分子荧光团CTBA,再通过PS1000–PEG2000包裹形成CTBA-NPs纳米颗粒。当CTBA-NPs在肿瘤微环境中被过量一氧化氮激活时,受体部分的邻苯二胺基团会转化为电子密度更低的三唑结构,使探针发射波长显著红移至近红外二区窗口;同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表现出显著的光动力与光热性能。该探针成功实现了小鼠肿瘤的精准近红外二区成像及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为可激活近红外二区探针的设计开辟了新途径,并为肿瘤精准诊断与影像引导协同光疗提供了新策略。

 

参考文献

Zhang X, Li L, Ren Y, et al. Nitric oxide-activatable NIR-II organic small molecule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synergistic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J]. Chemical Science, 2025.

 

⭐️ ⭐️ ⭐️

 

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MARS 

In Vivo Imaging System

高灵敏度 - 采用深制冷相机,活体穿透深度高于15mm
高分辨率 - 定制高分辨大光圈红外镜头,空间分辨率优于3um
荧光寿命 - 分辨率优于 5us
高速采集 - 速度优于1000fps (帧每秒)
多模态系统 - 可扩展X射线辐照、荧光寿命、光声和光热成像、原位成像光谱,CT等
显微镜 - 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兼容成像型光谱仪
 

⭐️ ⭐️ ⭐️

 

 恒光智影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支持,荣获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项目、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项目。

恒光智影,致力于为生物医学、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一体化的成像解决方案。

专注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成像范围覆盖 400-1700 nm,同时可整合CT, X-ray,超声,光声,光热成像等技术。

可为肿瘤药理、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大分子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为用户提供前沿的生物医药与科学仪器服务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