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甲烷(CH4)测试方案

2025-11-1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01

1.背景
甲烷(CH₄)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载体和工业吸附质,在气体储存、碳捕获与封存(CCS)、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动力学直径约为0.38 nm,介于N₂(0.36 nm)和Ar(0.34 nm)之间,能够有效进入中孔(2-50 nm)和部分微孔(<2 nm)结构,是评估介孔/大孔材料吸附性能的理想吸附质。此外,CH₄的非极性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材料疏水性、疏气性及孔结构分布的典型模型气体。

相较于N₂和Ar,CH₄的吸附行为具有以下独特性:
  • 动力学直径适中:CH₄分子直径(0.38 nm)略大于N₂,可更精确区分介孔与微孔结构,但受限于其非极性,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
  • 操作温度范围宽:CH₄吸附测试可在环境温度(25℃)至中等温度(如60℃)下进行,适用于热稳定性要求中等的材料。
  • 饱和蒸气压适中:CH₄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相对平缓(如25℃时为12.1 kPa,50℃时约30 kPa),便于通过压力调节实现多点吸附等温线测量。

CH₄吸附法尤其适用于以下材料类型:
  • 天然气储存材料:如活性炭、碳气凝胶、介孔碳等,评估其高压储气容量与吸附热力学。
  • 碳捕获材料:用于筛选选择性吸附CO₂/CH₄的混合气体分离材料。
  • 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如多孔金属氧化物,研究其对燃料气体的吸附动力学与扩散特性。

国际标准ISO 15901-1推荐CH₄作为中孔材料吸附性能测试的参考气体。表1对比了CH₄与其他吸附质的特性差异:
特性 氮气(N₂) 氩气(Ar) 甲烷(CH₄)
动力学直径(nm) 0.36 0.34 0.38
常用分析温度(℃) 77K(低温) 87K(低温) 25-60(常温或加热)
饱和蒸气压(kPa) 101.3 (77K) 101.3 (87K) 12.1 (25℃)/30 (50℃)
最适合孔径范围 中孔/大孔 微孔/中孔 中孔/介孔
与表面作用强度 较弱(非极性) 弱(非极性) 极弱(非极性)
分析速度 较慢(低温扩散慢) 中等 快(常温扩散快)
 
2.测试方法
2.1 样品准备与称重
取样量:根据材料的比表面积选择合适样品量。对于中孔材料(如介孔碳,比表面积500-1000 m²/g),建议取样量为0.5-1.5 g;对于低比表面积材料(如活性炭,比表面积1000-2000 m²/g),可调整至0.2-0.8 g。参考公式:比表面积(m²/g) × 样品量(g) ≈ 100-150 m²。

称重注意事项:
  • 使用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0.01 mg),避免环境气体(如CO₂、水蒸气)污染样品。
  • 对于易吸附CH₄的材料(如多孔聚合物),需在惰性气体(N₂)保护下快速称量并密封。
  • 粉末状样品需均匀铺展于样品管中,避免堆积导致孔道堵塞。

2.2 样品脱气处理
脱气温度:CH₄吸附测试需脱除样品表面的预吸附气体(如空气、CO₂)。脱气温度通常为100-300℃,具体取决于材料热稳定性:
  • 热稳定性高材料(如碳材料):脱气温度200-300℃,时间4-8小时。
  • 热稳定性低材料(如聚合物基材料):脱气温度80-150℃,时间2-4小时。

脱气真空度与时间:
  • 真空度需≤1 Pa,确保残余气体完全脱除。
  • 脱气终点判断:通过监测真空度变化,若压力稳定且低于10⁻⁴ Pa,可视为完成。

脱气方式:
  • 动态脱气:结合真空与惰性气体吹扫(如N₂),加速气体脱除。
  • 阶梯升温法: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材料(如介孔二氧化硅),逐步升温至目标温度。
材料类型 推荐脱气温度(℃) 脱气时间(h) 真空度要求(Pa)
活性炭 200-250 6-8 ≤0.5
介孔碳 150-200 4-6 ≤1
聚合物气凝胶 100-120 2-4 ≤1
金属有机框架(MOF) 120-180 3-5 ≤0.3

2.3 测试过程
在密封容器中引入已知浓度的CH₄气体,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平衡压力,计算吸附量。逐步增加CH₄分压(如0.1-1.0 bar),在每个压力点保持平衡直至压力稳定。

吸附等温线测量:
  • 吸附阶段:从低压(如0.1 bar)逐步升至高压(如1 bar),记录不同分压下的吸附量。
  • 脱附阶段:逐步降低压力,分析吸附滞后环特征(如Ⅳ型滞后环指示介孔结构)。

注意事项:
  • 温度控制:CH₄的吸附量与温度密切相关,需严格控制实验温度(±0.5℃)。
  • 多层吸附特性:CH₄在介孔材料中易形成多层吸附,需选择合适的吸附模型(如BET、DR或GAB模型)。
  • 安全性:CH₄为可燃气体,需确保设备密封性及防爆设计。

-CH4是有毒、易燃、易爆气体, 气瓶保存在阴凉、通风处, 远离火源、不能放到室内;
-仪器的干泵出口,接尾气软管,将甲烷尾气排到室外;
-脱气采用空气隔离塞或者真空隔离塞。
-安装到分析口采用原位脱气,至少:200C°, 2 hour。
-样品管内不加填充棒。


3.软件配置
3.1 仪器选择与参数设置
以国仪量子微孔分析仪Sicope40设备为例,配置CH₄吸附测试需注意以下步骤——
1.在软件中选择“CH₄”作为吸附质



2.采用绝对压力表,Dose increments 固定注气方式。其中的注气增量,根据样品需要调整。低压注气方式为从零至第一个压力点的递增方式注气, 关注微孔的吸附状态。平衡时间选择45秒或者30秒。


3.正常抽真空,可以根据样品重量选择性的调节抽真空速率(若提前进行了原位脱气,则这里选择快抽模式)。


4.选择测量自由空间。


5.输入分析池温度。


6.实验开始阶段和实验结束阶段都要回填气体。(若提前进行了原位脱气,实验开始阶段回填充气的选项不勾选)。


3.2 测试报告

上图为国仪量子微孔分析仪Sicope40设备Y分子筛标样,CH4@25℃的测试报告,甲烷气体的测试重点关注不同P/P0下的吸附量大小,该样品在P/P0接近1的时候,吸附量为3.41cm3/g STP。
 

4.结论
CH₄作为中孔材料吸附性能研究的代表性气体,其静态容量法测试凭借对介孔结构的高灵敏度及对非极性相互作用的精准表征,成为评价储气材料、碳捕获材料及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关键工具。国仪量子Sicope设备通过高精度压力控制、宽温度范围适应性及灵活的模型配置,为CH₄吸附研究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结合严格样品处理与智能化数据分析,该设备可为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推动清洁能源与环保领域的技术突破。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