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成功,外源片段是否正确插入到质粒载体中。
二、实验原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以及切断核酸的情况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类(I型)限制性内切酶、第二类(II型)限制性内切酶和第三类( III型)限制性内切酶。
现在商业化的内切酶一般都是II型限制性内切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每种酶都有其特定的 DNA识别位点,通常是由 4,5,6或 7甚至更多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序列(靶序列)。
- 识别序列的对称性:靶序列通常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即双链的核苷酸顺序呈回文结构。识别序列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
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
5'…… GAA|TTC ……3'
3'…… CTT|AAG …… 5'
垂直线表示中心对称轴,从两侧“读”核苷酸顺序都是GAATTC或CTTAAG。
- 切割位点的规范性: 双链 DNA被酶切后,可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DNA分子。
粘性末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
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
5'…… G'AA|TT_C ……3'
3'…… C_TT|AA'G …… 5'
_和'表示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生成5'G……… 5'.AATTC,3'CTTAA.和3'……...G二个DNA片段,各有一个单链末端,二条单链是互补的,其断裂的磷酸二酯键以及氢键可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而“粘合”。
平头末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
如EcoRV 的识别位置是:
5'…… GAT'|ATC …… 3'
3'…… CTA'|TAG …… 5'
'表示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形成5'…… GAT ATC …… 3'和3'……CTA和 TAG……5'二个片段,这种末端同样可以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三、实验试剂:
- 质粒DNA
- 酶切缓冲液(TaKaRa)
- 限制性内切酶(TaKaRa)
- ddH2O
- TAE电泳缓冲液
- 琼脂糖
四、实验步骤:
| 试剂 |
使用量(μl) |
| 质粒DNA |
5 |
| 10X酶切缓冲液 |
1 |
| 限制性内切酶 |
0.5 |
| ddH2O |
2.5 |
五、注意事项:
- 质粒酶切所用缓冲液参照试剂目录选择。单酶切选用产品附带的缓冲液,双酶切根据试剂目录选择最适缓冲液。
- 一般1 μg质粒至少加1 U酶,酶切体系中酶的体积不超过1/10。
- 根据试剂目录选择最适酶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