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外技术先进并且应用广泛的临床免疫检测技术。
磁分离的难题
磁微粒式化学发光检测灵敏度极高,需要极高的稳定性和批间一致性。不但对原料质量要求极高,对研发生产工艺的控制也极其重要,其中磁珠与蛋白的偶联工艺过程对试剂性能也非常关键。不同表面官能团的磁珠,偶联工艺会有所区别,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偶联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磁分离清洗过程。比如典型的EDC/NHS二步法偶联羧基磁珠,过程包括磁珠应用前清洗、活化、偶联、封闭和清洗等过程,至少包含了四次清洗。清洗过程中如何确保磁珠的分离效率和磁珠的回收率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二者是分离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EDC/NHS二步法偶联抗体基本过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生物医学知识局
目前,在研发阶段的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研发人员会选用简易的磁力架进行磁分离。在2mL或者10mL离心管中,远离管壁处的磁场强度与靠近管壁一侧无太大差别。
当试剂进入到生产放大阶段,试剂体积放大到几百毫升、几升甚至几十升时,简易的磁力架设备将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研究人员通常会认为较大的规格应使用更大、更强的磁铁去吸附磁珠,以达到在小型离⼼管实验中同样的效果,但问题迎面而来:由于使用了更大、更强的磁铁,导致试剂瓶内靠近磁铁部分的磁珠会在分离过程的一开始就受到极强的磁力,而远离磁铁端的磁珠受到的磁力很弱,所以吸附的时间会变得更长,受到过强磁力的磁珠长时间吸附在瓶壁周围,就会很容易产生磁珠的团聚与板结。为了解决板结和磁珠重悬,技术人员曾尝试将超声作为解决方案,以此来分散在分离过程中团聚的磁珠。但在分离后对磁珠进行功能测试时,已团聚或仍团聚的磁珠的性能与从未团聚过的磁珠不同,导致试剂盒批间内变异和批间差大。如果一批磁珠有质量问题,而用户在试剂放大生产的最后一步进行QC验证才发现,那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在传统磁分离器中按比例放大时,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磁力会随磁珠与磁铁的距离而发生变化。较远的磁珠受到的作用力很低,并随着靠近磁体的保留区域而迅速增加。当按比例放大的体积时,磁珠运动较慢,磁珠运动的距离更长,导致分离时间变长。如果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分离时间结束后,通过目测悬浮液的澄清抽出上清液,可能会损失大量的磁珠,那么昂贵的生物分子也会随之丢失。
生物磁性分离解决方案
SEPMAG专门为大体积生物磁分离设计了SEPMAG生物磁性分离系统。其生物磁性分离系统采用圆筒式设计,容积内的磁力都是一致的,远离内壁处的磁珠运动速度更快,而靠近内壁的磁珠不至于受到过强的磁力形成板结,既减少了磁分离时间,又确保了容器内部各个位置的磁珠都能够均匀、温和并快速地回收。SEPMAG生物磁性分离设备还具备监控功能和相关软件,能够实时监控磁分离过程,记录每一次磁分离过程的分离曲线。SEPMAG是⽬前市面上专注于生物磁性分离的产品,同时也是专注于大规模生物磁性分离的设备。
磁分离的优势
相较于其它传统分离方式,磁分离具有以下优势:
1. 确保均匀稳定的分离条件,排除实验和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
2. 确保高生物分子和磁珠的回收率;
3. 支持从1毫升到50升的规模放大;
4. 安全的操作性;
5. 强大的实验/生产过程监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