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之免疫荧光实验详细介绍及应用

2024-11-2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967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是一项基于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成像检测的强大方法,下面对免疫荧光进行详细介绍。

01 定义与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02 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 

直接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的实验步骤相对简单。它只需要将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待检的标本上,然后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结合,使之呈现荧光。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标记步骤,因此实验方案较短。

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则相对复杂。它需要使用两个抗体,即一抗和荧光素标记的二抗。首先,将未标记的一抗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再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二抗与一抗结合,从而间接地标记抗原。这种方法需要额外的操作步骤,特别是在多色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当的二抗,每个二抗需要靶向不同的物种并偶联至不同染料。

img1

图片改编自:徕卡官网

03 特点

· 特异性强: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免疫荧光技术能够准确识别目标抗原或抗体。
· 敏感性高:荧光色素的标记使得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易于观察,从而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
· 速度快:免疫荧光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img2

徕卡激光共聚焦拍摄免疫荧光处理的肝类器官

04 应用范围

直接免疫荧光: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基础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诊断、生物医药研究、遗传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可以通过细胞爬片、组织切片、石蜡切片等精确地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和检测特定的蛋白质。

SBC搭建的徕卡stellaris 5是超高分辨率的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具有22mm均匀大视场,扫描最大分辨率8K,搭载Power HyD检测器系列能提供更高的光子检测效率。同时还配备了拼图模块,Z轴序列拍摄模块,自动聚焦模块,共定位分析模块,光谱拆分模块,高阶3D处理模块等可以满足不同的科研需求。 

img3

徕卡stellaris 5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平台

SBC超高分辨显微共聚焦成像平台,一个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激光共聚焦平台,集成多种功能,提供精确的三维成像,及准确的细胞结构及动态过程的成像,是尖端生物医药研究的理想伙伴。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