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是实验室小鼠中最普遍流行的病毒之一,MNV尽管对大多数免疫健全小鼠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其隐性感染和持续排毒特性,对实验动物健康和科研数据的准确性构成严重挑战。
一、病毒简介
MNV在免疫正常小鼠和大多数的免疫缺陷小鼠中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可建立持续性感染,通过粪便排毒长达数月。这种隐性感染特性导致MNV在动物设施中极易形成水平传播。 对于一些特定品系的动物,如干扰素α、β、γ受体和STAT1缺失的小鼠及免疫缺陷模型,感染MNV后会出现全身性疾病,死亡率高。
二、理化特性
MNV具有典型的杯状病毒特性,不耐高温、不耐强酸/强碱,但在室温物体表面(如笼具、水瓶)上可存活数天至数周,在4°C和水中存活时间更长。 MNV对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敏感,而对乙醇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因此,有效防控MNV必须选用正确类型和浓度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并保证足够的接触时间,酒精擦手对灭活MNV效果不佳。
三、传播模式
➢ 粪-口途径传播:直接通过摄食或饮水摄入被MNV污染的粪便或呕吐物;
➢ 接触传播:通过被污染的笼具、饮水瓶、实验器械、手套和实验台面等实现间接传播。
四、临床症状
➢ 免疫健全小鼠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出现短暂、轻度的生长迟缓或粪便稀薄,恢复迅速。尽管临床症状轻微,仍可持续排毒数周至数月。
➢ 免疫缺陷小鼠(如NASG、Rag2-KO、SCID等)常表现为体重急剧下降、弓背、被毛粗乱、嗜睡、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并导致死亡。
五、对实验的影响
MNV的危害通常不在于直接致病性,而在于对实验数据的潜在污染。大量研究表明,MNV感染能显著干扰免疫系统功能,如:
➢ MNV可扰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因子分泌谱;
➢ 感染后肠道菌群失衡,影响黏膜免疫及代谢研究结果;
➢ 干扰针对其他病原体或肿瘤的免疫研究结果;
➢ 改变药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药效、毒理评估等。
六、病毒诊断
由于亚临床感染普遍,实验室诊断是发现和控制MNV的关键:
1、RT-PCR检测:针对MNV RNA的实时定量PCR,适用于粪便、肠道内容物、肠道等组织样本,灵敏度高,可区分不同基因型。
2、ELISA检测:检测血清中抗MNV抗体(IgG),判断小鼠是否曾经或正在感染。适用于群体筛查和哨兵鼠监测。感染后抗体可持续存在较长时间。但Elisa不能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且免疫缺陷鼠可能不产生抗体,不适用此法。
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有临床症状或PCR阳性的动物进行组织切片和病理学检查,观察特征性病变以辅助诊断。
七、防控策略
1、消毒灭菌: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或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保证足够接触时间;
2、环境净化:阳性笼具及设备应高温高压消毒或更换,污染区域应彻底清洁并消毒;
3、隔离与淘汰:对MNV阳性动物建议隔离饲养或实施淘汰,关键生物资源可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手段进行净化;
4、持续监测:定期采用PCR或ELISA进行哨兵鼠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感染。
斯莱克景达检测中心可开展符合CNAS标准的实验动物(大鼠、小鼠)病原菌、病毒、寄生虫等质量检测服务,为科研实验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