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ELISA检测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与要点全解析

2025-05-2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94

一、ELISA技术概述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固相免疫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体液中微量物质的检测。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多位学者共同推动发展,如今已成为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二、ELISA的核心原理
ELI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待测物与酶连接,再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从而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这一过程涉及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以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在检测过程中,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经过洗涤分离后,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进一步结合。最终,通过酶与底物反应生成的有色产物的颜色深浅,反映标本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三、ELISA的主要类型及操作流程
(一)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抗原: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标本,使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抗体结合。随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与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通过比色分析确定抗原含量。此法适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如HBeAg、HBsAg等。

检测抗体:类似检测抗原的操作,但使用特异性抗原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用于检测相应抗体。

(二)间接法
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将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受检血清,使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抗抗体,与固相抗体结合。此法适用于传染病抗体检测,关键在于抗原的纯度。

(三)竞争法
检测抗体:标本中的抗体与酶标抗体竞争结合固相抗原,标本中抗体越多,结合的酶标抗体越少,显色越浅。

检测抗原: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检测,标本中抗原与酶标抗原竞争结合固相抗体。

(四)捕获法
用于检测IgM抗体,常用于传染病早期诊断。先用抗人IgM抗体捕获血清中的IgM,再加入特异性抗原和酶标抗体进行检测。

(五)亲和素-生物素系统ELISA
利用亲和素与生物素的高亲和力,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为LAB法和ABC法,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亲和素和酶标生物素进行检测。

四、ELISA的特点
高灵敏度:酶的催化作用放大了免疫反应信号,可实现微量物质的检测。
强特异性:基于抗原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五、ELISA实验材料与仪器
聚苯乙烯微量培养板
酶联免疫检测仪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
包被液、稀释液、洗涤液、封闭液
底物溶液(如邻苯二胺)和终止液

六、ELISA操作步骤及要点
(一)操作步骤
包被抗原:将抗原稀释后加入培养板孔中,37℃温育1小时,4℃过夜。
洗涤:用洗涤液清洗培养板,去除未结合物质。
封闭:加入封闭液,37℃孵育1小时,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加入标本:加入稀释后的待测血清,37℃孵育2小时。
加入酶标抗体: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37℃孵育1小时。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10-15分钟。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终止显色反应。
结果读取: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读取吸光值。

(二)操作要点
标本处理:血清标本应避免溶血和细菌污染,可短时间4℃保存或低温冰存。反复冻融会影响抗体效价,需分装保存。
试剂准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准备试剂,使用高质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加样:避免气泡和交叉污染,确保加样准确。
温育:37℃温育1-2小时,确保抗原抗体充分反应。
洗涤:彻底洗涤是关键,可采用浸泡式或流水冲洗式,确保去除未结合物质。
显色与比色:显色时间需严格控制,比色时需校准仪器,选择合适波长。

七、结果判断
定性检测:通过目视或比色法判断阳性或阴性。可采用阳性判定值法或标本/阴性对照比值法。
定量检测:通过标准曲线法,根据吸光值确定标本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ELISA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其原理和操作要点,可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斯达特OneStep Elisa Kit开发标签抗体捕获技术,1个小时即可完成实验!板底包被标签抗体,可高灵敏捕获双抗夹心复合物,搭配高特异性重组单抗,仅需一次洗板、一次孵育,操作轻松快速出结果!

产品信息


杭州斯达特 (www.starter-bio.com)志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蛋白、试剂盒等产品及研发服务。依托多个开发平台:重组兔单抗、重组鼠单抗、快速鼠单抗、重组蛋白开发平台(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过欧盟98/79/EC认证、ISO9001认证、ISO13485。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