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处理大量样品的抽滤装置选用指南和应用场景

2025-07-1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4

当实验室需要处理大量样品(通常指单次处理200ml以上或连续多批次处理)时,选择合适的抽滤装置需综合考虑过滤效率、样品性质及操作便捷性。以下是关键选择指南及推荐方案:
 
一、‌装置类型选择:高效多联与连续系统‌

适用场景‌:需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或单次处理量在500ml~5L之间。
优势‌:三联、六联设计可并行操作,大幅缩短时间;适配标准布氏漏斗(直径90~150mm),滤膜面积大,抗堵塞能力强‌。
选型建议‌:
三联装置:适合中等通量(如每日10~20个样品),如MultiVac310-MS-A。
六联装置(如MultiVac601-MB-A):适合高通量实验室,配大容量滤瓶(4L~10L)‌
 
 
连续过滤系统‌
 
适用场景‌:处理超大量样品(>5L)且杂质较少(如澄清缓冲液)。
特点‌:支持中途更换滤膜,搭配直排水隔膜泵(Alligator 200)稳定输送样品,避免频繁中断‌。
注意事项‌:高浊度样品需预过滤,否则易堵塞滤膜‌。

连续过滤装置Rocker400C-VFC12

二、‌容量与材质:匹配样品量与化学兼容性‌
抽滤瓶容量‌
10L大容量瓶‌:适合单次处理2~10L样品,减少换瓶频率;瓶颈需带标准磨口,兼容不同漏斗‌。
安全设计‌:优先选带底部排液阀的型号,便于滤液快速排放‌。
耐腐蚀材质‌
强酸/有机溶剂‌:选用全玻璃或PTFE(聚四氟乙烯)材质漏斗,避免化学腐蚀‌。
高温样品‌:玻璃滤瓶耐温范围需达70℃以上(如硼硅酸盐玻璃)‌。
 
三、‌滤膜优化配置:防堵塞与高通量‌
多层滤膜叠加法‌
方案‌:上层用大孔径滤膜(如5μm)截留大颗粒,下层用小孔径膜(如0.45μm或0.22μm)完成精细过滤,显著延长滤膜寿命‌。
适用‌:高浊度水样、含颗粒悬浮液的样品。
大孔径滤膜单用‌
孔径选择‌:
0.45μm:适用于澄清或预过滤(如培养基除杂)‌。
0.22μm:用于无菌过滤(如细胞培养液)‌。
滤膜直径‌:≥90mm增大有效面积,提升通量‌。
 
四、‌真空泵配置:动力与防护‌
抽气速率匹配‌
10L以下装置‌:选抽气速率≥30L/min的真空泵(如洛科Rocker900或Rocker900c)‌。
粘稠样品‌:需高真空度(>90kPa)泵,增强吸力‌。
 
安全防护‌
防倒吸设计‌:必须配置安全瓶或内置滤芯,避免滤液回流损坏泵体‌。
调节阀‌:控制抽滤速度,防止滤膜因负压过高破裂‌。
 
五、‌操作效率技巧‌

预过滤处理‌:高杂质样品先经粗滤(如玻璃纤维膜),减少主滤膜负荷‌。
批量换膜设计‌:选择旋卡式漏斗(如Rocker系列),实现5秒内快速换膜‌。
自动化升级‌:搭配机械臂移液系统,全自动完成加样、过滤、收集‌。
总结建议方案
样品规模‌ ‌推荐装置‌ ‌关键配置‌
每日20~50个样品 六联抽滤装置 + 5L滤瓶 90mm滤膜 + 0.45μm/0.22μm孔径‌
连续处理>5L样品 连续过滤系统 + 直排水隔膜泵 预过滤单元 + PTFE漏斗‌
强腐蚀性样品 全玻璃砂芯漏斗 + 耐腐真空泵 PTFE材质泵体(如洛科的Chemker400 或Chemker600隔膜泵)‌
 
提示:处理微生物样品时,优先选封闭式过滤系统(如带无菌滤杯的多联装置),避免污染‌。
相关文章 更多 >